魯迅的阿q正傳簡介?衆所周知,《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是大文豪魯迅先生筆下的一個經典形象一提到阿Q,人們往往會想起一個落魄不堪,整日渾渾噩噩的人兒然而,阿Q這個人物的根劣性在于他“爛泥扶不上牆”,他從骨子裡的卑微,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魯迅的阿q正傳簡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魯迅的阿q正傳簡介
衆所周知,《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是大文豪魯迅先生筆下的一個經典形象。一提到阿Q,人們往往會想起一個落魄不堪,整日渾渾噩噩的人兒。然而,阿Q這個人物的根劣性在于他“爛泥扶不上牆”,他從骨子裡的卑微。
自己一個人惶惶不得終日也就罷了,他惡劣至極,對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輕視.阿Q他仿佛是鞋底的一撮泥巴,無論誰見了、無論誰聽說他了,都要皺起眉頭暗自罵幾聲。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至微至陋“小人物”,也能憑着“鹹魚”式的生存技巧,活得自得其樂,實在是不容易,可他真的就是鹹魚難翻身嗎?本文借《阿Q正傳》,側重于對阿Q這一人物的性格分析及其藝術色彩。
一、阿Q的身世《阿Q正傳》中的阿Q實在是一個登不上牌面的小人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有幾大“沒有”。首先,阿Q的名字來得簡單,他甚至連個全名都沒有。作者魯迅先生在序言裡曾說,阿Q也許本姓趙,但姓趙“不易”,有個大人物也姓趙。這位趙老爺子可不許了,不願跟鹹魚似的阿Q做本家人,派人找阿Q的茬兒,不讓他姓這個。于是,可憐的阿Q連姓氏都沒了,更别提名字了。
其次是阿Q的籍貫。按姓氏來尋阿Q的籍貫的話,倘若他真的姓趙,那便能參考《郡名百家姓》上的注釋。此書上寫的是"隴西天水人也",或許真有此事,但這多半是不可靠的。盡管阿Q常常住在未莊裡,但也多在别處休息,因此稱阿Q到底是“何許人也”也難了。他顯然不能算是未莊人,即使說是"未莊人也",也與事實不符。
最後是阿Q的名字的拼法。阿Q在世時,他的名字“阿Q”便隻活在人們的口中,他離世之後便随着他生命的終結一起帶進地裡,至于究竟是怎樣的兩個字,連作者也毫無頭緒。他這樣的一個人,若是生在某個特殊節日,想必便會有個相應的名字;若是生在某個特殊的時辰,他想必也會有個更好記的名字,譬如立冬、申時這樣的名字,起碼還能算作是個能寫出來的名諱。
二、阿Q“過街”,人人喊打阿Q靠給别人打短工謀生計。他沒有什麼理想抱負,工錢微薄,更攢不住錢。平常,阿Q沒有什麼奢望,隻要吃飽了肚子就行。若是哪天有了幾文小錢兒,能喝喝酒、賭賭博,那便是他夢想當中的神仙日子了,他便能活靈活現、滿足得很。他沒有什麼體面的住處,沒有家,沒有事業,也不會有女人願意跟着他過日子。
阿Q生活在未莊,一個破落的土谷祠是他的住處。阿Q以去過城裡為榮,自以為“中興”了,消息傳得衆人皆知。他回到村裡,首先去了酒店,一改往日求酒喝的卑微樣子,滿足、神氣非常,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往櫃台上一扔說:“現錢打酒來”,阿Q不僅在生活上十分滿足和得意,在精神上,也有其滿足和自得其樂的地方。阿Q為人不實在,覺得自己進了幾次城,就擺出一副看不起鄉裡人、自視清高的樣子,自己就比那些鄉裡的人先一步闊氣”;
愈加自負起來。可試問鄉裡有誰不知道,就阿Q這個生活條件跟人品,怎麼可能會找到媳婦,更别提“有兒子”了。阿Q他還嘲笑未莊人,用“多麼可笑的鄉下人”來譏諷鄉親,但更可笑的是,這位自視“高貴”的阿Q居然不知到城裡有煎魚和條凳這種物件。
他更不會打麻将,這門的手藝也遠遠趕不上城裡人。阿Q鄙視鄉下人卻反被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于是,兩面不讨好的阿Q,一邊看不起鄉下人,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一邊又鄙薄城裡人,他甚至認為城裡人把長凳叫條凳、煎魚不用蔥葉而用蔥絲, 這是錯的,可笑至極。
這樣一來,在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卑瑣陋劣的生活方式下,阿Q以他那可悲的思維方式使自己陷入處于可憐的境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毫無希望地生活下去。他身上最明顯的舊中國的國民劣根性就是精神勝利法和奴隸根性。
三、阿Q鹹魚翻身的可能總的來說,阿Q有三大可憎之處。一是自尊自大,二是自輕自賤,三是欺軟怕硬。阿Q本身是個非常卑微而且貧賤的人物,但是他卻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憑着自己的一套特異思維方式,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連連獲勝。甚至是家鄉有錢有勢的趙太爺,他也認為,“我的兒子将來比較闊的多”。
趙老爺心急氣盛,差下人對阿Q毒打一頓,而阿Q被暴打之後,心裡也毫不在意,覺得趙老爺是不明事理的,最終他抱着自己勝利的心理,在衆人的嘲笑聲中悻悻離去。而且阿Q因為自己去過幾次城裡,甚至連城裡人也看不起,放大别人的痛處來當成是笑話,拿别人的缺陷肆意嘲笑,之後用一種阿Q式的思維方式使自己心理上達到滿足,自認為獲得勝利。實在是"不能收其放心"
阿Q“能屈能伸”,能夠拉下臉來自己貶低自己,并且在自輕自賤了之後,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處理之後,還能夠認為這種輕賤使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層。舉個例子,當阿Q在被人揪住辮子往牆上撞頭的時候,阿Q就自己說自己是“蟲豸”,将自己貶低為“蟲豸”希望别人放了自己。
并且在輕賤自己為“蟲豸”之後,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認為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他争當第一,阿Q所謂的“第一個”就是天大的光榮,于是阿Q又通過自己那套思維方式在精神上大獲全勝了。自欺欺人也是阿Q常常用來安慰自己的表現之一,來讓自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譬如,被别人打時,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兒子”打了。于是在阿Q的小世界裡,兒子打老子,而非“庭訓”,便沒了倫理,認為整個世界不像話,失去了家法。他又按照自己的意願轉敗為勝,心滿意足。阿Q本身就是非常卑賤的,瘦骨如柴、說話吞吞吐吐,一旦與人發生沖突,打架他肯定占不了上風,三腳貓的功夫不過幾回合就被人給攔下。
罵人的技術也過不了關。于是阿Q在于是發生沖突的時候,就是先估量對手的力量,打得過就專門撿軟柿子捏,老實人他就開口罵,瘦弱的他就下手打。如果碰上打不過的,就是那種他遇到打不過也罵不了的,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典型的欺軟怕硬的行為,也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具體表現。
四、總結說到底,阿Q這條衆人眼裡“翻不了身的鹹魚”從他自己的角度來說還是勝利的。或許是作者有意借阿Q來反應時代背景,通過為阿Q作“正傳”,用辛辣諷刺的手筆寫出當時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阿Q因作者給的機會,也能擁有一本屬于自己的“正傳”,想必他會更加滿足,他取得了自我精神的完全勝利。
參考文獻:
[1]《孟子》,孟子,2016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2]《論語》,黃甫林編,2012年,南方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