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建築師Vincent de Graaf和Wendy Saunders偶然在網上讀到一則有關上海高樓拔地而起的報道,覺得那裡是建築師的天地,便辭去工作,帶着背包,一路乘綠皮火車來到上海。
建築師Wendy Saunders和Vincent de Graaf
初來上海,年輕的外籍建築師很難獲得理想的機會,Vincent和Wendy從室内設計做起,慢慢積累人脈與經驗。如今,他們在中國已經擁有多個設計作品,包括四川綿陽浮生禦度假村、嘉興島,以及上海的SOHO複興廣場等等。近日,Wendy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在她看來,身為外籍建築師,在中國的每個項目都如同旅行一般,需要去适應新的環境,接受新的東西。
始于“高樓夢”的中國之旅
和很多年輕建築師一樣,Vincent de Graaf和Wendy Saunders初來上海時的夢想是建下一座高樓。“剛來上海時,最喜歡的地标是金茂大廈,那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Wendy Saunders告訴記者,上海有很多有趣的高樓,作為建築師,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适區,去觀察這些東西。“在我的家鄉比利時布魯日,一切都是依照某種審美與規劃而建,而這裡的審美是異己的,新老建築的強烈對比讓你感到新鮮而獨特。”
Vincent與Wendy為了建高樓而來到上海,然而,夢想很快受到了現實的挫敗。“起初,我們在一家歐洲建築事務所的中國分部工作,主要參與住宅與綜合體的設計。在那裡,你能看到中國建築師是如何工作的,這對于我們之後的事業有所幫助,但是,我們永遠處在項目的初期,無法深入到項目深化乃至施工過程。”正因如此,Vincent與Wendy創立了自己的建築工作室AIM Architecture恺慕建築設計,開始了他們在中國的進一步實踐。
成立AIM以後,Vincent與Wendy在中國參加了幾場設計大賽,卻無不以失敗告終。之後,他們不得不開始接手一些室内設計的項目,以此積累在中國的經驗與人脈,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創造了一些知名的作品,比如以現代手法融合非洲狩獵度假村與中國鄉村元素的裸心谷,以及憑借簡潔明亮的“黑白灰”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SOHO複興廣場。
SOHO複興廣場的自動扶梯充滿戲劇感
對于Vincent與Wendy而言,進行室内設計為他們積累了人脈,還豐富了他們對于建築設計的理解。“身為建築師,你關注的是大局,是空間的運作,你創造空間,并雕刻它們。而身為室内設計師,你更關注細節與觸感。”Wendy告訴記者,作為建築師,自己一直在試圖避免“裝飾”空間,而室内設計讓她學會了大大方方地去“裝扮”空間。“确定全局很重要,而當你着手細節時,你能夠确保它們與大局相吻合。能夠兼顧二者很有意思。”
更宜人的建築與城市空間
在中國生活并工作了十幾年,親眼見到了中國的城市化,Vincent與Wendy早已不再執着于建造大樓的夢想。如今,他們倆希望在這裡建造更多的生态建築,讓建築與城市空間更貼近人的尺度。
在AIM近年的建築設計作品中,與MORE事務所合作,為某汽車配件公司所打造的園區“嘉興島”似乎是诠釋他們想法的典例。這個混合了辦公、幼兒園、畫廊、酒店的綜合項目落址大型住宅區、高科技園區之間,不同的功能區圍繞中心廣場而建,似乎是Vincent與Wendy對于理想城市的雛形。
以露天廣場為核心的嘉興島如同一個微型城鎮
整個項目中,露天廣場扮演了核心角色。“我們希望這是一個讓人們聚集的空間,這個空間的維度是宜人的,人們能夠去感受自己身處的環境。與此同時,我們希望空間的設計能夠為某些活動提供場所,像斜坡式的樓梯就能用作露天體育場,還能供孩子們玩耍。”Wendy表示,在歐洲的經典城市規劃中,像露天廣場這樣較小的公共空間備受重視,它們分散于固有的城市肌理當中。“在中國,我們也在回歸這樣的城市面貌。大面積空曠的城市空間對人而言并不适合,我們需要能夠坐下、聚集或隻是讓人靜靜呆着的地方。”
通過嘉興島,Vincent與Wendy展現了他們對于城市化的思考與對生态建築的理解。“我們希望整個項目能夠突出沒有汽車的城市空間的質量,這聽起來或許有些矛盾,畢竟這是為汽車制造商所建的園區。”Wendy說,汽車是項目的特色,人們能夠很容易地驅車來到這裡,汽車在這裡非常顯眼,而與此同時,建築内部的人們不會感到這是一種幹擾。“我們希望嘉興島的空間規劃能夠給人們帶來一些思考。”
來到中國十二年,Vincent與Wendy依然能感受到自己是“外人”,“我們越來越了解中國,但這裡的一切對我們來說始終是‘異己’的。這樣的身份會在設計中帶來一些挑戰,也讓我們能夠提供不一樣的視角,這是我們的優勢。”
Wendy說,在中國接受新項目就如同旅行,“你要去适應新的環境,了解新的文化。”而未來幾年内,除了繼續在中國造生态建築,Vincent和Wendy還想回到歐洲去做些項目,“能在自己的家鄉做建築也是我們的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