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年輕人,在他21歲生日那天,因為腿部疾病住進了醫院,從此,就再也沒能站起來。雖說“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可是“活史鐵生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對于一個血氣方剛的生命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是在輪椅上度過餘生,接受這份生命中最犀利的殘酷和最長久的傷痛,還是幹脆放棄生命,一了百了?他面臨着人生最艱難的選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史鐵生的内心深處,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之中掙紮而出的腳步吧……
一分鐘概述這是一篇哲理性記事散文,文章通過“我”雙腿殘疾以後日日與地壇作伴的經曆和母親對“我”的無限關愛,抒寫了“我”在特定遭遇,特定環境中對自然、人生、母愛的深切體會和深沉思索,表現出“我”在痛苦與焦灼中掙紮、奮發的堅韌性格和意志。
關于史鐵生史鐵生(1951—2010),北京人。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到陝西延安插隊。1972年因雙腿癱瘓返回北京。1974年曾在街道工廠工作,病後開始文學創作。1979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代表作品:一方面反映知青生活的回顧與反思《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另一方面是從自身的感悟中描繪殘疾人的命運,帶有拷問式的哲理思辨色彩,如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散文随筆《自言自語》、《病隙碎筆》等。
《我與地壇》選自《上海文學》1992年第一期,共七節,本文選前三節。2002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史鐵生散文集《我與地壇》。
詞語解釋
1、亘古:從古到今
2、熨帖:心裡平靜
3、隽永:意味深長
4、恪守:謹慎而恭敬地遵守
5、滄桑:滄海桑田的縮略語,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核心考點1、本文的作者及作品:(見正文)
2、本文的文體:哲理性記事散文
3、本文落筆地壇,重點抒寫母愛
4、理解“我”在痛苦中掙紮、奮發的堅韌性格和意志
5、本文的中心思想:通過描寫“我”雙腿殘疾以後日日與地壇作伴的經曆和母親對“我”的無限關愛,抒寫了“我”在特定遭遇,特定環境中對自然、人生、母愛的深切體會和深沉思索,表現出“我”在痛苦與焦灼中掙紮、奮發的堅韌性格和意志。
6、本文表現母愛的方法: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側面烘托
7、本文藝術特色:本文善用雙重排比句式和類比手法寫景狀物,并将排比、類比和象征結合起來,使物象層出,寓意深刻,韻味深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