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國從南到北的區域逐漸進入夏季,天氣也慢慢變得燥熱起來,這個時候空調和電風扇也将重新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家裡沒有安裝空調、或者不習慣使用空調的人們,此時對于電風扇的使用會變得越來越頻繁。
大家在使用電風扇的時候,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外界環境溫度過高時,電風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降溫效果并不明顯,有的時候反而越吹越感覺到不舒服。而在我們傳統使用電風扇過程中,往往采用的方式,都是将電風扇正對着我們的身體去吹,殊不知,近期國外有研究人員做了相應的實驗,證實了這種吹電風扇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并不能起到快速使室内溫度降低的目的。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其實,我們吹電風扇的目的,無非有兩個最重要的結果,一個是加快空氣流動,從而提高人體皮膚表面汗液的蒸發速度,從而帶走身體多餘的熱量。另外一個就是降低室内的溫度,使人體盡可能地處在最适宜、感覺最舒服的溫度區間。假如第二個目的達不到,室内溫度沒有有效降下來,那麼雖然汗液也通過空氣的流動蒸發出去了,但是蒸發的效率會變低,人體同樣感覺不是特别舒服。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 ,讓電風扇吹起來後,既能加快空氣的流動,又能快速降低室内的溫度呢?
國外研究人員進行的實驗,主要内容就是拿一條長長的、一端紮口的塑料袋,然後用嘴吹氣的方式,看看怎麼樣才能讓塑料袋在最短的時間内充滿氣體。一開始,實驗人員用嘴緊貼着塑料袋開口的一端進行吹氣,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塑料袋鼓起一半。
然後,實驗人員換了一種方式,在吹氣時,讓嘴距離袋口保持一些距離,這個時候,即使他吹一兩口氣,袋子也基本上全鼓了起來。這兩種吹氣方式産生如此巨大差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原理-伯努利定律。
伯努利定律是一個非常出名的關于流體動力學的規律,是瑞士物理學家丹尼爾·伯努利于1738年發現的,其主要内容是,當氣體或者液體沿着特定的通道或者管路流動時,随着流動速度的增加,那麼液體的靜壓相應會減小,反過來流動速度減小,流體靜壓将增加,但是流體的靜壓和動壓之和保持不變。
在飛機的制造時,在機翼形狀和結構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伯努利定律。在飛機飛行時,當氣流吹過機翼時,機翼下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較上表面低,所以下表面受到的靜壓将高于上表面,因此産生了一個向上的托舉力,從而确保了飛機飛行姿态的穩定性。
研究人員在做上面的實驗時,由于從嘴吹出的空氣距離袋口有一段距離,因此産生了較強的空氣流動,從而帶動周圍空氣向着産生的低壓區流動,相當于把周圍的空氣給壓進了袋子裡,從嘴吹出的氣體,相當于是一個“催化劑”,不用怎麼用勁,空氣“乖乖”地“跑步前進”了。
這個原理,如果應用到電風扇吹風上,也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作用來。實施過程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再用電風扇直接對着我們吹,而是将電風扇對着窗戶向外吹,這樣,就會将室内的熱空氣吹向室内,而室外的空氣會源源不斷地向着室内這個“低壓區”流動,從而起到快速降溫的效果。
當然,這種操作的方式,需要幾個額外的條件共同來配合實驗或者必須滿足相應的條件,否則效果也不佳。
第一,室外的溫度不能太高于室内的溫度,比如在夏季晴朗的中午,這種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從室外補充進來的空氣溫度更高。最好選擇在夏季的夜晚、或者外面正在下雨的時候。
第二,電風扇正對着吹的窗戶最好是陽面的,同時也盡量打開與之相對、陰面的一扇窗戶,這樣更有利于室内空氣的對流,而且補充進來的空氣溫度更低。如果室内隻有一扇窗戶,那麼可以選擇把房屋門打開,将另外一間屋子的窗戶打開。
第三,電風扇與窗戶的距離要科學,最好在0.5-2米之間,具體數值依據房間的大小和布局來定,可以嘗試放置在不同位置,親自感受一下涼風從外面吹進來的強度大小,最後調整到合适的距離,使空氣流動速度變得最快就可以了。
不少網友用這個方法,在炎熱的天氣裡,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内将室内的溫度降下來,而如果用傳統的吹電風扇方法,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有的還達不到明顯的降溫效果。
日常生活中利用伯努利定律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消防員快速排出室内濃煙的方法,就是拿一個鼓風機或者電風扇,在室内正對着一個窗戶吹,同時在正對着這個窗戶的另一側窗戶外面,向室内吹風。
原來我們之前吹電風扇的“打開方式”是錯誤的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照着上面的方法一試,肯定會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