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中提出“上工治未病”,意思是,平常注意養生,可減少疾病發生。其開篇第一章即說:古人能“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以可以“度百歲乃去”。這指導我們,如果在每天十二時辰生活有節,讓髒腑功能處于最佳狀态,就可抵禦外界對身體的不良影響。依據古人時辰與健康的關系理論,民間總結出“不戀一更食,不貪三更色,不動五更氣”的說法,對養生很有指導意義。
《黃帝内經》關于人體經脈與晝夜節律有較詳細的闡述,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會遵循大自然規律而變化,在不同季節﹑月份,甚至一天中不同時段都存在着“天人相應”,這些節律影響機體氣血盛衰﹑經絡流注以及髒腑強弱。古人的每一更與一個時辰相等,代表2個小時。按古代計時方法,一更指的是晚7~9點,三更是從晚11點到次日淩晨1點,五更則是淩晨3~5點的時間段。
不戀一更食。依據十二時辰氣血流注特點,一更為戌時(19~21點),此時是心包經主時。古人常在晚上5點左右按時晚餐,7點以後則以适量運動或娛樂為宜,有助氣血運行、怡養心神、養護心氣。“不戀一更食”,意思是晚7點以後已不适合大量進食。如果晚飯吃得太晚或太飽,會給腸胃造成巨大負擔,從而影響身體健康。現代人不僅晚飯吃得晚,吃完後還習慣吃點水果和零食,不知不覺吃到八九點,然後洗漱完就上床睡覺了,時間久了非常傷身。因此,建議晚飯時間盡量放在7點前,七分飽為宜,以清淡飲食為主,吃完後就不要再“加餐”了。如果實在做不到7點前吃晚餐,那麼可從飲食種類入手,稍微喝點粥就行了,切不可暴飲暴食。至于水果和零食,建議下午3~5點吃,此時為膀胱經主時,多吃水果,有利代謝廢物的排出。
不貪三更色。三更為子時,即晚11點至次日淩晨1點。如果子時行房事,激情澎湃,會大傷肝膽,并累及腎、心、肺等髒腑,非常不利身體健康。中醫認為,子夜是肝膽經當值之時,肝藏血,人體靜卧有利血液流回肝膽,提升肝排毒和膽更替膽汁的功能。反之,就會導緻肝血不足或肝火大盛,難收滋陰潛陽之功,甚至灼肺。而膽更換膽汁受阻,會使膽汁濃度升高,久而久之,引發膽結石。另外,肝膽受傷,會影響人的情志,引起暴躁、不安等情緒問題,嚴重者會導緻失眠、抑郁。另外,一天中,三更時分相當于四季中的冬天,與腎水相合,冬主收藏,宜藏精。否則,還會傷到腎。因此,雖然此時是一天中最為惬意的支配自由時間,也要有所節制。
不動五更氣。五更也就是天快亮的時候,古人等到雄雞叫三遍,也就是淩晨3~5點(寅時)之間,就要開始起來忙活了。“一日之計在于晨”,不動五更氣,是說清晨早起不要動氣發怒。寅時為肺經主時,人剛從睡夢中醒來,大腦還未完全清醒。體内器官經過一夜休整,還沒完全恢複過來。起床就心情不暢,不僅影響一天的心情,還會導緻人體氣機郁結或偏亢,阻礙氣血正常循行。因此,早起後,要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心情好也會大大提高一天的工作學習效率。
可見,“不戀一更食,不貪三更色,不動五更氣”,句句都跟生活及健康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向古人學習,從生活瑣碎裡踐行養生之道,減少疾病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