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風情的柔和配色,店鋪裡随處可見的瑞典語單詞,再加上宣傳标語中“瑞典設計師品牌”……這家名為“NOME”的網紅店近期在上海一些商場,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店裡種種細節似乎都透露着,這是一家瑞典品牌。
然而,近期,不少消費者卻懷疑起了它的“身份”,更有網友“扒”出其早前在官網中的用圖,涉嫌“移花接木”——将瑞典其他公司的建築,謊稱為其總部。
那麼,這個被店員自稱為“瑞典品牌”的“NOME”,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瑞典品牌”卻在瑞典查無此店?6月初,家住寶山的小餅(化名)在靜安大融城逛街購物,在商場負一層,她看到了一家名為“NOME”的商店,雖然從來沒買過這個品牌的商品,但她卻早對這個品牌有所耳聞。
“之前在小紅書、微博上都有看到博主推薦過,說是一個瑞典品牌,感覺很高端,而且聽說價格還很便宜。”于是,小餅滿懷期待地走進了這家“網紅”商店進行購物。
■小餅在NOME購買的商品(小餅供圖)
在“NOME”這家店裡逛了一大圈後,小餅發現,這家店确實和網上形容的一樣——店裡的裝潢是時下流行的北歐風情,很多商品的名字也都标注着瑞典名字,最重要的是,價格也都很實惠,小餅心中“暗爽”,感覺自己用超低的價格買到了瑞典商品,“店裡好多字都是那種北歐字母,當時,我真的是覺得這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瑞典品牌”。
那天,小餅在“NOME”購入了拖鞋、挂飾、毛巾等好多樣商品,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回家之後,小餅迫不及待地向朋友們炫耀起了自己的“血拼成果”,特别向自己在歐洲求學的朋友“強勢安利”(意思為:強烈推薦)這個品牌,可是,所有在歐洲留學的朋友都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瑞典品牌”。
于是,小餅便讓其中一位在德國留學的朋友去地圖上搜索一下“NOME”,看看門店開在哪裡,等下次朋友去瑞典旅遊的時候,可以順便買買。可是,朋友一直沒有搜索到這家名為“NOME”的門店。
盡管這樣,小餅仍不死心,她又把商品标簽上标注的号稱設計研發中心的瑞典地址“瑞典斯德哥爾摩瑞斯拉格路6号”的地址發送給朋友,讓她搜搜看。
但一番搜索過後,朋友發現,這個地址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研發中心,相關地圖軟件上顯示,這個地址隻有軟件公司、小酒館和美容用品商店。
這樣的結果讓小餅感到很是“尴尬”,“我朋友懷疑,這可能根本不是什麼瑞典品牌”!
對此,小餅又是疑惑又是氣憤,她很想弄清楚,“NOME”究竟是不是瑞典的品牌?
門店店員:“我們就是瑞典品牌”6月14日,記者按照小餅的說法,來到了“NOME”靜安大融城店,在大門口的店招處,14張歐美面孔的模特照片環繞着“NOME”這一品牌名,同時,店招處還标注着“瑞典獨立設計師品牌”的字樣。
走進店内,記者發現,這家店銷售的商品種類繁多,有化妝品、衣服、零食、家居用品、文具等等,價格基本在10-100元之間。店内确如小餅所說,标注着不少北歐語系的字母,很多商品也都以北歐語系命名,并且印刷在商品的包裝上。
■NOME店内售賣的商品(攝影:榮思嘉)
記者随機從商店中選取了幾樣商品,包括收納盒、發圈、充電寶、加濕器等,這些商品的産地不一,分别來自義烏、深圳、廣州、東莞等地。除此之外,産品标簽中,“品牌商”、“代理商”、“産品研發中心”這幾個元素經常互為彼此。
例如,在一款名為“維納恩”的手機鋼化膜上,标注的品牌商為:諾米瑞典有限公司(NO ME of Sweden AB),地址為斯德哥爾摩瑞斯拉格路6号,代理商為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但另一款名為“帕咔”的收納盒,其标簽上,瑞典的公司變成了設計研發中心,地址也變成了斯德哥爾摩修穆勒果德街31号;而“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則被标注為品牌商。
■ 店内商品标簽顯示,品牌商、研發中心、代理商經常互為彼此(攝影:榮思嘉)
那麼,這種“品牌商”、“代理商”、“産品研發中心”這幾個元素經常互為彼此,究竟是為什麼呢?
記者随即向店員詢問相關情況,店員告訴記者,“我們這就是瑞典的品牌”,之所以會有标簽、标識的不同,是因為不同批次打印不同導緻的,産品都是國内代理的瑞典品牌。
疑點:瑞典公司究竟是總部還是研發中心?随後,記者通過地圖軟件搜索了标簽中提到的兩個瑞典地址,其中一個如小餅所說,地址上隻有軟件公司、小酒館和美容用品商店;另一個地址顯示的也是與“NOME”毫無關聯的兩個地址。
随後,記者繼續通過其官網進行查證,卻發現疑點更多了。
■ 官網介紹表述不一:此處稱“公司總部設立在瑞典首都斯得哥爾摩”(官網為“得”)
■ 官網介紹表述不一:此處稱“研發中心設立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在其官網上,記者發現,這個品牌的門店遍布全國,僅上海就有23家門店。官網的品牌簡介中寫着:NOME所屬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浩。
研發中心設立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由瑞典獨立設計師及合作設計師組成,為品牌提供創意支持。在此處,瑞典的公司被稱作研發中心,但在其官網刊載的新聞中,卻又寫道:公司總部設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同時,記者又在網站上搜索發現,早前就有網友對其“瑞典總部”的說法提出過質疑,網友稱其在官網刊登的照片疑似“移花接木”,将“NOME”品牌字樣合成至瑞士某公司的辦公樓招牌處。
■網友稱,NOME早期在官網刊登的照片疑似“移花接木”
目前,記者已經無法在NOME的官網上,找到網友所說的那張照片。但是,通過搜索引擎的識圖功能進行搜索後,記者卻發現,超過十篇對“NOME”的新聞報道中采用過該照片,而該照片與瑞士某公司大樓照片進行對比後,相似度高達99%。
對話:“是國内品牌,消費者會有自身的判斷”越來越多的信息都指向“NOME”身份存疑,“NOME”究竟是不是店員所說的“瑞典品牌”呢?
随後,記者以加盟咨詢的理由,撥通了“NOME”公司的電話,這才揭開了真正的謎底。
記者:NOME到底是廣州的公司還是瑞典的公司?
工作人員:這就是一個國内的品牌,獨立設計師團隊是在瑞典的合作設計師團隊,品牌是廣州的。
記者:全部産品都是瑞典設計師來設計?
工作人員:部分,隻有部分商品是瑞典設計的,供貨商是全國都有的。
記者:會不會有消費者覺得這個是瑞典品牌,進而引發相應的風險?
工作人員:不會的,他(指消費者)懂的,會識别的,不會識别的就不會識别,或者說他不在意的就不在意,消費者會有自身的判斷。
記者:這會不會涉及虛假宣傳?
工作人員:不用擔心這個,我們已經有600家店了,如果有這種擔憂,那店是怎麼開的呢?而且你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你擔心也是沒有用的。
記者:那官網上寫的瑞典公司是合作關系還是宣傳的噱頭?
工作人員:那是子公司,負責對接瑞典獨立設計師團隊的。
記者:那怎麼有兩個地址呢?
工作人員:兩個一樣的。
記者:為什麼在地圖上搜索不到呢?
工作人員:......(沒有回應)
那麼,對于“NOME”自稱系瑞典品牌,而且在各方面似乎有意對消費者進行誤導,這樣的做法又是否涉及虛假宣傳呢?
對此,記者聯系了“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所登記的廣州市海珠區市場監管局,截至發稿時暫未得到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