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闆日報》10月31日訊(編輯 邱思雨)随着财報季落下帷幕,科創闆60家新材料企業均已交出第三季度業績答卷。據《科創闆日報》梳理,共有32家企業第三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圖|科創闆新材料闆塊部分企業第三季度業績表現
如上圖所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幅超50%有13家,其中有5家企業營收同比增超一倍。表現最亮眼的是萬潤新能,以同比增超8倍的業績表現位列第一;另外4家分别是振華新材、容百科技、同益中、廈鎢新能。
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幅超50%有20家,其中有12家企業淨利潤增超一倍,包括滬矽産業、上緯新材、萬潤新能、萊特光電、同益中等。
電池正極材料持續活躍産能過剩隐憂浮現
不難發現的是,綜合各企業的營收、淨利表現,新能源賽道的企業延續了上半年的活躍。萬潤新能、振華新材、廈鎢新能、帕瓦股份等企業均收獲了一倍以上淨利同比增長率。論及業績增長的原因,多數企業均表示系新能源行業持續發展、下遊需求旺盛、訂單飽滿所緻。
而從上述企業的三季報中不難看出,新一代電池正極材料正成為各家的必争之地。
容百科技:1)推出鈉電正極材料;2)錳鐵锂是磷酸鐵锂的下一代升級産品,有望替代後者市場50%以上的份額。
廈鎢新能:在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鐵锂等多個産品和技術方向進行全面布局。
振華新材:對新産品與新技術開發等方面持續加大資金支持,Q3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5.41%。
總體來看,正極材料的前沿技術呈現多點開花的态勢。受高锂價掣肘,多數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已布局鈉離子電池技術。此外,随着磷酸鐵锂的能量密度幾乎達到上限,磷酸錳鐵锂、钴酸锂、超高鎳無钴、固态等路線也受到各家材料廠商的重視。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電池産能過剩的隐憂已浮現。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2-3年後碳酸锂等原材料或将恢複完全供需平衡;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産能或将達3000GWh,屆時電池出貨量可達1200GWh,産能将“大幅過剩”。
屆時,作為電池上遊的正極材料廠商或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軍工賽道淨利同比增幅較高材料長期供不應求
在同比增長較高的個股中,同益中、中複神鷹、隆達股份均屬于軍工闆塊。
圖|科創闆新材料闆塊軍工企業第三季度業績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家公司在今年收獲了不小的漲幅。其中,中複神鷹漲超70%;同益中、西部超導則分别上漲49.01%、20.34%。
圖|科創闆新材料闆塊軍工企業區間漲跌幅表現(本年初-至今)
回看業績,四家公司中,同益中淨利同比增幅最高,該公司于第三季度再創營收、淨利新高。
圖|同益中單季度歸母淨利潤表現
同益中主營特種纖維。據了解,待該公司在建項目全部投産後,公司UHMPWE纖維産能将達到5560噸/年,無緯布産能2800噸/年。國信證券認為,2022年以來受地緣政治影響,需求大幅增長推動該公司業績高增。
中複神鷹主營碳纖維,下遊應用包括航空領域。據了解,該公司T800級碳纖維已獲中國商飛PCD預批準,上海基地(生産航空預浸料)預計23年9月建成投産。山西證券認為,航空級碳纖維的規模化應用或成為該公司未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隆達股份、西部超導同屬于高溫合金賽道。兩家公司均在三季報中指出,業績增長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溫合金業務增長所緻。與此同時,兩者均在積極擴大高溫合金産能。
天風證券指出,高溫合金已成為軍機、民航、發電等領域熱端部件核心材料。預計2025年國内高溫合金需求缺口達2.2萬噸,本土材料自給率為57.7%,行業供不應求局面将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電子産業鍊表現分化
在淨利潤同比增超200%的8家企業裡,滬矽産業、萊特光電、安集科技均屬于電子産業鍊。
其中,滬矽産業在二季度扭虧為盈後,營收、扣非淨利潤再創新高,盈利能力大幅度改善。
圖|滬矽産業單季度扣非淨利潤表現
滬矽産業是半導體矽片龍頭,公司表示,報告期内,産能、産出和銷量均同比大幅提高。據了解,滬矽産業大力擴産12英寸半導體矽片,于上半年完成了30萬片/月集成電路用12英寸高端矽片擴産項目的融資。安集科技則主營功能性濕電子化學品産品,應用于邏輯芯片、存儲芯片、功率器件等。
兩者具有相似的增長邏輯——本土化需求加速。民生證券認為12英寸矽片本土化加速,助推滬矽産業業績持續提升。東方财富證券認為,安集科技的功能性濕電子化學品實現突破,本土化進程加速。
首創證券最新研報指出,半導體領域的本土化有望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快速發展。看好半導體全産業鍊本土化進程的加速,其中,材料領域部分環節有望取得突破,已實現技術突破領域有望實現加速導入。
而在已經成熟的消費電子産業鍊上,部分電子闆塊的廠商業績遭遇“滑鐵盧”。方邦股份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降約280%,東來技術下降約89%。
在三季報中,方邦股份表示其電磁屏蔽膜業務的業績大降,主要系消費電子市場不景氣所緻。3C消費電子領域塗料廠商東來技術也指向了同一個原因,其表示三季度業績下滑系終端消費市場低迷所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