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對維護健康至關重要。運動要适量,量太小達不到運動效果,量太大則傷身害病。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基礎不同,适合的運動量也有所不同。運動人群要關注自己運動前後的健康狀況、身體反應和功能狀況,從而确定适合自己的運動量。
主觀感受
如果運動後疲勞消失較快、精神飽滿、睡眠良好、食欲好、基本沒有全身不适、願意再次運動,表明運動量比較合适。如果運動後惡心欲吐、心情不佳、睡眠不好、不想進食、下次不想再運動,則為運動量過大,要适當調整。
此外,運動時出汗量的多少與運動量大小、空氣溫濕度、衣服厚薄等多種因素有關。相同條件下出汗過多,提示前期運動量偏大。
客觀測量
1.測脈搏
脈搏反映心血管功能狀況。一般來說,經過半年左右的系統規律鍛煉,脈搏會在原有基礎上下降3~4次/分,這是鍛煉後的良好反應,說明心髒功能增強。一次鍛煉後,如果運動量一般,鍛煉後1小時脈搏會恢複到鍛煉前的水平;如果運動量較大,次日脈搏恢複到80~90次/分,也屬正常生理性疲勞;如果次日脈搏在90~100次/分之間或更高,則為運動量過大,要減少運動量。
2.量體重
體重反映了人體肌肉、脂肪、内髒器官、骨骼及人體水分的總重量。經過系統體育鍛煉後,體重會出現先下降、後穩定(運動後體重減輕,過兩天體重又恢複到正常水平)、再上升(由于肌肉增長,運動後體重上升并保持一定水平)的變化過程,這實際反映了人體脂肪減少、肌肉增加或水分丢失的整體結果。體形較胖或以前運動較少者,體重下降幅度會更大。如果體重持續下降并伴有其他異常,如情緒惡化、睡眠不好,可能為過度訓練,也可能有其他身體疾病,必要時要去醫院檢查。
3.看成績
科學合理的訓練會讓運動成績逐漸提高,并穩定在較高水平。如果成績不高反降,說明早期訓練過度或身體狀況不佳。其實,隻要持之以恒地鍛煉,就算每天隻運動半小時,也足以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