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有關三國的史料中,孫權是被人評價最多的,都喜歡結論。如孫策臨死前,說,“如果領着江東兄弟沖鋒陷陣,打打殺殺,你不如我;如果舉賢任能,保住到手的東西,我不如你。希望你揚長避短,好自為之。”這是二十八歲的孫策,對十八歲的孫權講的。
2、到了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進攻濡須口。面對隻有七萬人馬的孫權,競吃了大虧。曹操忍不住地誇孫權,“生兒子一定要生這樣的兒子。”
3、後來的孫權老了。也可能是酒喝多了的緣故,始終沒有太大的作為,反而幹了不少糊塗的事情。這些事,像長江兩岸的夾江一樣,不時給主江補充水源,不時幫主江疏解激流,承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孫權呢,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水,有一些彎彎曲曲,有一些深深淺淺,但最後的目的,還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