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舊時中國民間用以搔癢的工具。流行全國大部地區。出現于戰國之時,又稱“搔杖”。我國南北朝對此物的俗稱謂不同。目前所見的古代如意,多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為最多。此時的如意已沒有實用功能,隻是一種象征吉祥的陳設品,常被作為禮品饋贈友好。玉如意特點鮮明,大多做工精細,是一個值得收藏的品種。
“如意”一詞出于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制作。講僧持之記文于上,以備遺忘。玉如意始于魏晉,盛于明清。如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也有但少見。如意有多種品類,均極為精美。如意多雕有龍紋,有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玺、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這種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