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是讓父母糾心的事。每逢小兒發燒,很多家長都會手足無措,其實,如果能知道一些小兒發燒的常識,也許就不必慌張了。今天就說道一下發燒的基礎知識,希望對年輕的家長們有所幫助。
發燒的分類:
中醫認為發燒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的變蒸,一種是病理性的發燒。
一、變蒸。中醫認為2 歲以内的小兒,由于生長發育的旺盛,其血脈、筋骨、髒腑、氣血、神志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地變異,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時間就有一定的變化,并且還可表現出一些症狀,如發熱、煩吵、出汗等等,但無病态,是小兒精神、形體階段性生長發育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認為32日為一變,64日為一蒸,96 日三變,128 日再變而蒸,160日五變, 192 日六變且蒸, 224 日七變, 256 日八變而蒸, 288 日九變, 320 十變而蒸。此謂之十變五小蒸。 320 日過,複 64 日大蒸,再 64 日複大蒸,蒸後 128 日再複大蒸。此謂之三大蒸。小兒生後經十變五小蒸三大蒸,積 576 日大小蒸畢,乃成人。變蒸期間會有發燒現象,但此種發燒有如下特點:1.發熱無汗或微汗。2. 耳朵和臀部相對于身體其他部分是涼的。3. 精神好,無所苦。如果能判定孩子處在生理性發熱的時期,不需采取任何措施。
二、病理性發燒。病理性發燒要處理,處理的前提是找準病機,辨别出孩子發燒的原因,再采取針對性措施。
1.風寒外感引起的發燒。這種發燒相對較多。孩子有明确的受寒史,舌質淡,苔薄白,流清涕,打噴嚏,無汗,怕冷。對外感發燒,張仲景的《傷寒論》有六經辯證,講的很詳細,但家長們短期内卻不易掌握。其實,小兒不易受七情影響,内傷相對較少,單純受風寒引起的發燒,如果沒有嘔吐、腹瀉等髒腑受傷的明顯症狀,解表散寒就行,中成藥風寒感冒顆粒、通宣理肺丸都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如果風寒初起,也可用簡易方法,用蔥或姜湯散寒,參見《風寒感冒怎麼辦?》。對于風寒外感引起的發燒,挂水是錯誤的處理方法,因為鹽水是寒涼之物,受寒後挂鹽水,會引寒邪入血分,雖能退燒,但卻引寒邪入裡,引起小兒嬌嫩的髒腑受傷。
2.風溫引起的發燒。這種發燒屬溫病,多發于春夏,沒有受寒的因素,熱度高,不怕冷,無汗或者少汗,汗出而燒不退,小兒易哭鬧,或嗜睡,一般舌質紅,舌苔幹,脈數。風溫感冒顆粒、銀翹散等中成藥均是治療風溫的方劑。風溫引起的發燒要及時處理,并補充水分,防止津液流失過度。
3.積食引起的發燒。由積食傷胃引起發熱,”過食則傷胃“,如果小兒飲食過于滋膩,容易積食,食物在腸胃内腐化但不動,所以導緻發熱。因小兒脾胃嬌嫩,很容易傷食。一般情況下,這種發燒有明确的亂食、過食食物史,小兒肚皮、掌心發燙,比周邊溫度高。這種發燒去除積食就行,保和丸、大山楂丸等藥就是治療積食的方劑。
發燒的注意事項:
1.找出發燒的本原是寒還是熱引起,是治療發燒的關鍵。至于要不要用六經辯證根本不重要。風寒外感引起的發燒,如果伴咽痛,可先不作處理,解表散寒後咽痛自然會好。
2.如果是風寒外感引起的發燒,不要用冰袋等物理降溫措施,這樣做會逼寒入裡,妨礙寒氣外散,隻需想辦法散寒就行。
3.如果孩子發熱,并且汗出熱不退,煩躁吵鬧,不能入睡,要及時将孩子送到醫院去進行治療。
4.發燒期間要飲食清淡,多吃粥養胃,恢複胃氣,停掉生冷寒涼難消化的水果、蛋、牛奶,不吃大魚大肉。
作者:中醫世家康來(微信id:zhongyijskl)
思考者還在閱讀:
1.痔瘡不用愁,幾招搞定
2.阿膠雖好,也須會吃
3.紅棗宜忌,怎樣吃最有益?
4.還在為便秘而煩惱嗎?幾招幫助你
5.如何鍛煉身體(健身)有益健康?
6.中藥必須會煎會喝才能發揮藥效,如何正确煎藥和服藥呢?
7.失眠怎麼辦?該如何調理?
8.脫發的病因是什麼?有沒有簡單易用的治脫發方法?
9.豐胸不難 須健脾胃
10.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該如何調理?
11."小弟不行”怎麼辦?幾招讓你雄起享受“性”福(男人女人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