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昭通之變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社會發展專場在昭陽區舉行。昭通市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晉雯介紹,“十三五”時期,昭通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5年來,全市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最優、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最大、特色産業培育勢頭最足、城鄉面貌變化速度最快、生态文明建設成效最好、人民群衆得到實惠最多,在昭通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185.0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困擾昭通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全市現行标準下185.07萬農村貧困人口、1235個貧困村、10個貧困縣區全部退出貧困序列;建成以靖安、卯家灣為代表的69個中安置區,35.47萬搬遷群衆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一步跨越;全市305.2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81.95%,104.55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87%,13.74萬新增易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91%。
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經濟總量突破1300億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市經濟總量在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基礎上,連跨5個百億級台階,突破1300億元;預計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618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6.6%,成為全省第5個投資達千億元的地級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6年的33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455億元左右,年均增長8.9%;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長9%、9.1%;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達到1.1萬餘元。
蘋果裝箱車間
蘋果産業綜合産值突破100億元
現代産業體系構建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三次産業結構不斷優化,預計由2015年的17.5∶40.7∶41.8調整為2020年的18.9:37.4:43.7。蘋果種植規模近80萬畝、綜合産值突破100億元;竹産業規模達到430萬畝、綜合産值達53億元;以5萬畝“洋芋帝國”和100萬畝規範化種植基地為帶動,250萬畝馬鈴薯正實現“昭通大洋芋、世界馬鈴薯、扶貧大産業”的蛻變。70萬噸綠色鋁項目累計實現産值近80億元;80萬噸綠色矽循環經濟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市工業總産值達594.7億元、年均增長9.4%。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50公裡
制約發展的主要瓶頸得到根本性緩解。“十三五”規劃建設的12條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建設,建成通車8條、加快推進4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50公裡、躍居全省第三,除永善外10個縣市區實現通高速。改造國省幹道公路1050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10478公裡,建成農村道路安防工程10461公裡。成貴高鐵通車,渝昆高鐵開工,昭通邁入“高鐵時代”。水富港擴能工程一期建成投用。全市航線從1條增加至10條。白鶴灘水電站7個移民安置點安置房全部封頂,5萬移民即将搬遷入住。水富至昭通天然氣長輸管道建成通氣,20座水庫下閘蓄水,全市鄉鎮光網實現全覆蓋。
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突破70萬人
新型城鎮化發展取得創造性突破。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45%。中心城市“一城三區、若幹小鎮、産城融合、城鄉一體”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區面積突破5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突破70萬人。昭通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16個工程類項目全面完成。城鎮“兩污”處理率均達到97%以上。水富市成功創建省級“美麗縣城”。紮西紅色小鎮、鳳凰山國際文旅小鎮等建設有力有效,所有自然村實現幹淨整潔,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3年達到99%以上
譜寫“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昭通篇章取得開拓性進展。深入實施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堅行動”,17座小水電站全部拆除并實施生态修複,流域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27個污水規範化處理項目即将有序投用,曆史形成的660萬噸硫磺冶煉廢渣生态修複完成三分之一以上。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3年達到99%以上。32條出境河流實現條條清水出昭通。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竹還果321.76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7.2%。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1個、省級生态文明縣城3個。
鎮雄縣扶貧車間
新增城鎮就業18.41萬人
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整體性提升。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8.41萬人。“全面改薄”任務全部完成,20所普通高中項目即将建成,職教中心一期全面投用,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突破4萬人。全市縣級公立醫院全部提質達标,滇東北區域醫療中心落地昭通,市傳染病醫院和鎮雄縣傳染病醫院啟動建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55項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全面鋪開。招商引資累計到位市外資金3628億元、年均增長11%。“昭通書院”建成投用,昭通榮獲“中國文學之鄉”稱号。魯甸6.5級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取得全面勝利。法治昭通、平安昭通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雲南網記者 沈迅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