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教學反思
《精衛填海》這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經典之作。課文圍繞精衛及其子孫日日夜夜填海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精衛及其子孫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品格,這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體會精衛與大海的對話情景。
2.引導學生認識精衛的行為是怎樣的行為。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能針對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傳統文化與自然、音樂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營造了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如以看動畫片引入,配樂朗讀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這樣一改學古文枯燥無味的現狀,激發了孩子們閱讀神話故事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能自覺地去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2.學生對古典神話文本的認讀難度較大,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給學生總結出學習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讀通課文、讀懂内容、讀出感受。并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孩子去感悟、去實踐。在合作學習中,使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化難為易。不僅提高了閱讀的興趣,還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習内容做了有益的補充和整合。比如教學伊始就讓學生說自己感興趣的神話故事的名字,然後看圖片說故事,期間穿插閱讀了《精衛填海》這首淺顯易懂的小詩,最後讓學生充分馳騁想象的翅膀,設想精衛為她的填海大業不停奔忙的情形,結束時又推薦一些神話故事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這樣不僅把課内外有機地聯系起來,還擴大了教學資源,構建了開放的語文課堂,使新課标的精神得以體現。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将生活與教學緊密相連,賦予教材時代的活力,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形成樂于探究,敢于發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讓他們能思考、會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出個人見解,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不足之處
我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松。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簡介《山海經》,《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産、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接着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内容。然後結合重點詞句體會精衛的精神品質,并說一說從中得到的啟示。最後拓展延伸: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麼減少洪水的發生?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看看誰的辦法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