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實習生 王卓
春雨綿綿,雨生百谷。4月20日,伴随着逐漸升高的氣溫,二十四節中的第六個,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就悄無聲息地來臨了。谷雨至,暮春來,而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将“谷”和“雨”聯系起來,可見這一節氣的天氣最主要的特點是多雨。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說明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系很大。
“昔日成都人愛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這都是十分有道理的。”民俗專家劉孝昌說,這個時節大地正沉浸在一片春意之中,草木蔥綠。同時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特别适合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谷雨祭倉颉(圖片來自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官網)
祭倉颉 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谷雨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具神奇特色和最富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氣之一。”劉孝昌表示,這一說法的來源,是因為在傳說和古籍記載中,這一日竟還與黃帝時期倉颉造字的傳說有着密切的關系。“清明祭黃帝,谷雨祭倉颉”,這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在《說文解字》《世本》中,皆記載倉颉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其見鳥獸的足迹受啟發,分類别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此外,據《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蒼颉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诏令,宣布倉颉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谷子雨。“先有倉颉造字,而感動上天喜降雨粟,才有雨生百谷,谷雨這個節氣的名稱。”
于是,在谷雨節氣,自古以來就有祭祀倉颉的民俗活動。谷雨祭祀倉颉起于何時無人考證,祭祀曆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在陝西白水縣史官鄉,相傳這裡是倉颉的故鄉,每年谷雨都要舉辦倉颉廟會,并于谷雨這天公祭或民祭倉颉。“可以說,倉颉在創造漢字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劉孝昌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文日。其中,時間就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之“谷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颉造字的貢獻。
倉颉像(圖片來源于網絡)
走谷雨 正是出遊好時節
除了祭祀倉颉,在古時的谷雨節氣,還有個傳承多年的習俗活動,叫做走谷雨。“這個習俗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參加‘走谷雨’的人,必須是成年女子。要事先相邀約定,自由組合參加。”所謂的“走谷雨”,其實就是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回憶起舊時成都年輕婦女們“走谷雨”時的景象,劉孝昌還覺得曆曆在目。“那一日,年輕的婦女們早早起床,精心梳洗打扮一番,穿上新的衣衫,家境好的婦人不忘臉上抹點香粉或是胭脂。”但谷雨時節,常常春雨連綿,天空會下起小雨。所以女人們在出發前,總不忘在随身攜帶的布包中,裝一把油紙花傘,就怕打濕了衣裳。
“昔日成都,出城兩三裡地就是田壩了。這些年輕的婦女們,平日裡難得有這樣閑暇的時光,一路歡聲笑語,踏在滿是春色的鄉間小道上,擺些張家長李家短的話題。臨近中午時,她們回城走到城門洞旁邊的小食攤前,每人吃碗酸辣面或者糖粉子醪糟,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自己家中。”劉孝昌描述到,回到家中,女人們還不忘趕緊把新衣服換下,穿上舊衫。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在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氣,自然珍惜為數不多的春光,好好享受最後的春景。谷雨過後,春之将盡,炎熱的初夏,腳步已經逐漸臨近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