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民俗文化是古村落的根和魂,四時八節、春祈秋報是鄉土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挖掘、傳承和弘揚鄉土民俗文化,12月13日,#上饒#篁嶺古村舉行祭山神、舞“犭回”活動,弘揚傳統農耕文化。
▲視頻:篁嶺祭山神大典
祭山神慶豐收,盼年年風調雨順 婺女靈秀大鳙山,
山越後人祭奠堂。
五路山神虔誠拜,
五谷豐登續輝煌。
每年冬至前後,篁嶺古村都會舉行一場隆重的祭山神儀式,以報答五谷山神庇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鞭炮陣陣、鑼鼓喧天,兩邊祭旗開路,禮樂鑼鼓緊随,祭祀隊伍在衆多遊客的簇擁下,浩浩蕩蕩的前往祭祀台。
祭祀大典在篁嶺宗祠前舉行,祭祀儀仗隊入場後,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圍觀。大家對這個祭祀儀式既好奇又崇敬,拿着手機、照相機拍得不亦樂乎!
焚香鳴炮讀祝文,三跪九叩祭山神。在篁嶺全村大大小小的見證下,謝跪墉山之神庇佑,拜年年風調雨順,豐收連年。
傩舞舞“犭回” 除祭山神大典外,還有傳統的傩舞《舞犭回》表演。
傩舞早期是一種祈福和禱告的儀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傳統民俗舞蹈,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注:頭頂尖角,身長長毛,“犭回”是百獸之王,婺源山越族人的神。相傳它能日噬兇獸,夜吞災星,幫助地方山民,保護莊稼不受野獸侵害。舞“犭回”是對山神表達崇敬之情。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特意從績溪請來了當地傳統舞“犭回”隊伍。
舞“犭回”是古徽州婺源、績溪二地獨有祈福鎮災的傳統,二者的曆史文化淵源大同小異,借此機會加強兩地文化交流。
注:績溪的“犭回”同婺源特有、頭長獨角的百獸之王“犭回”有幾分相似,均是長青毛能驅魔鎮邪、降福消災、保佑一方平安的祥瑞之獸,是先人臆造,寄托美好願望的圖騰。
績溪的“犭回”更接近于獅,婺源的有自己的特色,頭長獨角,身子特長,引逗者頭戴笑臉面具,手拿蒲扇或拂塵,不是繡球。
▲婺源舞“犭回”
▲績溪舞“犭回”
保護古村落,不僅僅停留在對村落建築的保護上,鄉土民俗文化保護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篁嶺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保護傳統農耕文化,篁嶺努力為遊客守住一片鄉愁之地。
中國最後一抹秋色在篁嶺 天氣預報本說是有雨的婺源,昨天卻是難得的大好晴天。
除卻五彩斑斓的曬秋景觀,篁嶺的紅楓似火、銀杏金黃,正處于最佳觀賞期。
▲12月13日秋色實拍
紅楓、銀杏和曬秋“同台”争奇鬥豔,搭配着晴日碧空,更是美得攝人心魄,當之無愧的是2020中國最後一抹秋色。
篁嶺的紅楓、銀杏正處于最佳觀賞期,搭配着篁嶺的特有曬秋景觀煞是好看,快抓住秋天的尾巴來篁嶺一飽眼福吧!
▲12月13日秋色實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