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實力一直很難評價,有人說很弱,沒有本土的211大學;也有人說中等水平,把河北工業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以及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都算上,也算是有1所985和兩所211。但是實際上河北省省屬211河北工業大學落戶天津,造成河北省的大學畢業生外流,更是河北高教之痛,同時有一所低調的大學卻長期得不到重視,這就是燕山大學!起于東北齊齊哈爾,落于河北之濱秦皇島,擁有河北省唯一的A類學科,1985年~1997年一直在搬遷中度過,錯過了211大學,錯過了雙一流大學,孤身走天涯!
燕山大學的前身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支脈,1958年11月份,哈工大在富拉爾基組建了重型機械學院。富拉爾基隸屬于齊齊哈爾,距離大慶不遠。1959年在大慶這裡發現了大油田,當時主要是在這裡進行勘探工作,重型機械的應用自然少不了。但是由于草創初期,條件還是非常艱苦的,當時學校上課借用的是重機廠基建的工地小磚房,不要說如今的暖氣了,連燒煤爐子都沒有,桌椅則是借用小學生的連體座椅,大學生們根本伸不直腿。畢竟是在東北,當時是外面大風,屋裡小風,老師們講一會兒就讓大家站起來跺跺腳搓搓手什麼的,用當時的話說也算是苦中作樂吧。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條件慢慢改善,1960年開始獨立辦學,成立了東北重型機械學院,1978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一時間風光無限。但是誰也沒有想到,1985年東北重型機械工業學院開始了搬遷秦皇島的曆程。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為何要搬遷呢?其實主要是因為生源的問題。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大學生畢業分配的制度正在支離破碎,逐步瓦解。在計劃經濟時代是不用考慮生源的,哪怕是工農兵學員也無所謂,反正畢業生國家管分配管招生,但是在市場經濟下,大學要想發展,必須要考慮生源的問題,才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但是在齊齊哈爾富拉爾基,由于位于東北最北部的黑龍江省,大家都怕冷不願意去,再加上畢業之後一般分到廠礦之中,導緻學校的招生異常困難。招生困難導緻一系列的問題,也影響對于學校的撥款,當時學校有500多教師,據說有300多提出要調走,人心想動,隊伍不好帶呀,在富拉爾基已經維持不下去了,于是決定搬遷。
1984年秦皇島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得知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準備搬遷的消息之後,馬上伸出了橄榄枝給足優惠條件。雙方一拍即合,1985年東重開始向秦皇島搬遷,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當時會是搬遷馬拉松,持續了12年。由于東北方面的挽留,所以東北重機學院隻能先在秦皇島設立校區,并且繼續保留富拉爾基的校區運作,相當于如今的異地校區吧。
1993年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希望在河北省申報省屬211,但是由于學校的重心其實仍然在東北,困難很大。當時的情況是要麼在黑龍江申報省屬211,要麼在河北申報省屬211,至于機械工業部的部屬211東北重機學院明顯是達不到條件,在東北申報的話也是強手如林也是很難突圍,而在河北省的話可以說是一枝獨大,成功申報的希望相當大。但是河北省隻有一個省屬211的名額,如果直接給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的話,學校必須更名本地化,将主力遷到河北來。1997年,東北重型機械工業學院将北校的設備全部遷至秦皇島,并且更名燕山大學實現了本地化。但此時211的大門基本已經鎖死,河北工業大學在1996年拿到了211的名額,燕山大學隻能望洋興歎,讓人唏噓不已!後來河北工業大學憑借211的名額進入了第1輪雙一流,燕山大學沖刺第2輪雙一流又宣告失敗,不過可喜的是河北省,近年來宣布支持燕山大學沖刺第3輪雙一流,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表探索原創,歡迎關注。數據來源于網絡,請以官方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