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說:
因為疫情,很多關于病毒肆虐的電影火了。
《流感》、《傳染病》、《感染列島》……清一色的國外電影。
但其實國内也有一部非常高能的“病毒”電影。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入駐影評人軒統的文章《大明劫》。
說起這部《大明劫》,很多觀衆可能并不熟悉。
一是因為它題材偏小衆,受衆人群不多;二是因為它并沒有流量明星,當初上映時,票房更是撲街。
不過,這并不能否認它的偉大。雖然它講了一個遙遠的故事,但如今回看,卻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01.比起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明朝末年,内憂外患,皇帝昏庸無能,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崇祯皇帝即位後,雖勤于政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但仍舊鎮壓不了各地的起義軍。
偏偏在這個時候,一場席卷全國的瘟疫來了。
疾病所到之處,十戶九死,道路上的死屍随處可見。
很快,這場可怕的瘟疫來到了軍隊。
身經百戰的士兵,本想出關剿匪,可還沒上戰場,便死的死,傷的傷。
醫官面對這場瘟疫,也束手無策,一時間人心惶惶。
就在這個時候,“救世主”出現了。
江湖遊醫吳又可。
他本是宮廷禦醫,醫術精湛,因看不慣“庸醫弄權”,辭去官職,前來投奔恩師趙川。
根據多年的江湖經驗,吳又可認為這是一種吸入“邪氣”導緻的怪病,還有傳染的風險。
可這一理論,遭到了很多醫官的質疑,也包括他的恩師趙川。
被趕出軍營後,吳又可并沒有放棄尋找病因。在他的努力下,終于發現了這種怪病的病因。
有了發現後,吳又可馬上返回了軍營,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可這又遭到了指揮使的質疑。
但随着疫情越來越嚴重,死亡的士兵越來越多,都督也隻好采納了吳又可的方法。
漸漸地,軍中疫情得到了控制,可治愈情況依舊不明朗,終日籠罩在死亡陰影下的士兵,開始對所謂的治療産生了懷疑。
有時候,災難不單是疾病本身,比起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吳又可雖然憑借高超的醫術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但卻無法醫治恐慌的心,更無法挽回大明朝的去勢。
02.近10年最好的曆史題材電影
這部《大明劫》,于2013年上映,被稱為“近10年最好的曆史題材電影”。
為了還原那段真實的曆史,影片從籌備到拍攝耗時4年,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逼近真實。
道具、布景、人物内心、時代氛圍、大環境中的各方勢力……每個細節都相當逼真。
片中所使用的火铳、弗朗機炮等道具,在影片上映後甚至被博物館收為藏品。
導演王競雖然首次嘗試曆史題材,但依舊保留了他對現實問題的嚴肅思考。
故事兩條主線,一條是治病救人,一條是治國救世,兩者穿插進行,一點也不混亂。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影中,瘟疫更像是一種隐喻。
隐喻着腐敗的朝廷、貪婪的官僚、孱弱的軍隊……
片中很多對曆史的看法、對事理的闡述,都是借吳又可之口闡述的。
不得不說,這種拍攝手法真是高明,有很深的氣節、韻味以及家國天下的大主題,讓觀衆看完之後既辛酸又無奈,簡直不忍再看第二遍。
03.一部值得尊敬的電影
作為一部成功的曆史片,兩位演員的演技亦是可圈可點。
演員戴立忍雖然是首次飾演明朝将軍,但他卻抵住壓力,演活了這位将軍。
在電影中,戴立忍飾演的孫傳庭将軍臨危受命,帶領一群殘兵敗将去對抗兵強馬壯的敵軍,最後悲壯赴死。
無論是面對危難的處之泰然,還是面對敵軍的正義凜然,他都表現得遊刃有餘,一點也沒有拖泥帶水。
而馮遠征飾演的吳又可真的是本片最大的驚喜了。
提前馮遠征,很多觀衆都會想到《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歇斯底裡的安嘉和。
但在這部電影中,他卻成功塑造了一個救世濟民、正直勇敢的良醫,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英雄的氣概,讓人不得不愛。
當然,影片中其他演員的表現也非常不錯。
馮波、餘少群……都貢獻了超出以往水平的演技,讓人不容易輕易忘記。
雖然《大明劫》已經上映七年,但它對個人和國家、曆史和現實都有所思考,仍是一部值得尊敬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