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韓愈、李翺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2、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3、《大學》的内涵絕非如今上大學的大學可比,隻有上乘之學,君子之道才能被稱為大學,之所以《大學》為四書之首,是因為《大學》乃是儒家思想的體系和總綱,儒家君子治世的最高理想之所在,地位可相當于佛教的心經,如若有人徹底悟透心經的真谛,那其他佛經自然一讀即通,真的明了《大學》真谛,那麼儒家其他經典自然了然于心。
4、《大學》被列為“四書”之首,它以教人明辨是非為起點,指出了人的自我成長之路,即提升自我,融入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大學》“八條目”。
它規劃出了我們的人生路線,既有宏觀的指導,又有微觀的細節操作指導,所以《大學》是“四書”的破題之書,擺在第一位來讀。“四書”中擺在第二位來讀的是《論語》,第三位是《孟子》,第四位是《中庸》。《大學》一書屬于開悟啟蒙的讀物,在古代,是讀書人入門學習的必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