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圖①:溫瑩瑩正在清掃地面塵土和垃圾。
資料圖片
圖②:王淼正在清理糞井。
資料圖片
圖③:上崗前,王廣再次檢查醫廢垃圾轉運車。
劉龍飛攝
一說起北京胡同,很多人都會想到青瓦灰磚、連綿的大樹、京片子,還有遛鳥、下象棋、騎單車的市井生活。但其實,安樂的生活離不開一個群體——掏糞工。
胡同生活空間狹小,居民家中沒有獨立衛生間,需使用公共衛生間。大量糞污從公廁流到糞井,如果不及時清掏,糞井就會污水外溢,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咱要一人嫌髒,就會千人受髒;咱一人嫌臭,就會百家聞臭。俺髒髒一人,俺怕髒就得髒一街。”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位名叫時傳祥的掏糞工人常挂在嘴邊的話。無冬曆夏,時傳祥穿梭在縱橫交錯的北京胡同裡,彎腰埋頭掏糞掃污。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産者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群英會,“甯肯一人髒,換來萬家淨”的時傳祥精神變得家喻戶曉。
時光荏苒,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接過時傳祥手裡的接力棒,用青春和汗水守護着整個北京城。“甯肯一人髒,換來萬家淨”的時傳祥精神代代相傳,不僅是掏糞工,從事其他工種的環衛青年人也将此視為自己的精神标杆和職業追求,并賦予它新的時代内涵。
車輪、糞管代替了腳步、糞勺,不變的是堅守和付出
早上7點半,32歲的王淼走進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景泰橋下的一個簡易工作站,換上橘紅色的工作服,戴好防護口罩,鑽進作業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從工作站出發,作業車沿着永定門東街、天壇路、崇文門外大街一路向北,然後拐進了東利市營胡同。
胡同狹窄,緩緩前進的作業車幾乎快要和兩側牆壁蹭上了,但在王淼看來,這種路況還算比較好的了,“有時需要一邊挪居民停放的自行車,一邊前進”。幾分鐘後,王淼終于來到了這一天的第一個作業地點——東利市營胡同的糞井口。
2007年,王淼從部隊複員到北京市東城區環衛十所時傳祥青年班,成了一名抽糞工人。一轉眼13年過去了,王淼追随着當年時傳祥的腳步,穿梭在東城區的各條胡同間,從一名見習清糞工成長為時傳祥青年班的副組長。
停穩抽糞車,王淼開始忙活了。隻見他先在井邊豎起一個安全警示牌,再用半米長的鐵鈎撬開井蓋。頓時,一股刺鼻的惡臭味撲面而來,即便戴着口罩,陣陣臭味也讓人感到惡心眩暈。“每次打開井蓋都需要先放氣兒,剛開始工作時很不适應,經常被熏得吃不下飯。”王淼說。放完氣,王淼麻利地将十幾斤重的抽糞管插進糞井,“可以了,抽!”一聲高喊,作業車裡的司機師傅啟動了抽糞泵。
時傳祥的年代,掏糞是個純體力活。時傳祥每天手拿糞勺走街串巷,背在肩上的糞桶一般有10多公斤重,裝滿了就是50多公斤,肩膀早被磨出了一塊巴掌大、又黑又硬的老繭。現在,掏糞工具已經機械化了,車輪代替了腳步、糞管代替了糞勺,但王淼還是經受着同齡人體會不到的髒、臭、累。
跟着抽糞機的節奏,王淼一腳踩在糞管上,一手拽住管子上的繩子,扭動腰身、擺動手臂,不斷調整着管口的朝向。如果遇到塑料瓶、菜葉子等堵住糞管口,王淼便蹲下來,伸手把雜物一點點地掏出來。“疫情期間,我們還會對糞井周邊1平方米範圍、糞井内、抽糞管口、抽糞車車輪進行整體消殺,降低新冠病毒通過糞口傳播的風險。”王淼說。
抽滿一車糞污,王淼随車前往馬家樓污水處理中心進行洩糞清理,簽工作任務單。再上路時已是中午飯點,王淼在街邊買了一個煎餅,匆匆吃完,開始了新一輪的作業。
冬夏兩季是王淼最辛苦的日子。冬天,一夜低溫将地上的井蓋凍了個結實,王淼需要先拿鐵錘砸冰才能開始作業,右手虎口受傷是常有的事;夏天,戶外工作出汗多,又和糞井打交道,王淼自己都能聞到身上散發的酸臭味。
“如果胡同裡的居民能生活得開心、舒适,我累一點、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王淼的話與前輩時傳祥說的如出一轍。
王淼所在的環衛十所是時傳祥生前所在單位。1984年,環衛十所成立時傳祥青年班,現在這個班組一共8個人,平均年齡30歲,大多是在北京城土生土長的小夥子。錄用考試時,他們都要回答一道題:“作為年輕人,你如何理解時傳祥精神?”
“吃苦耐勞、不計較分内分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時傳祥精神的本質,無論環衛設備如何發展,時傳祥精神的内涵不會變。”王淼說,“我們既然是接過時傳祥肩頭重擔的人,就要有着和時傳祥一樣的堅守和熱情,不怕髒、不怕累,将清潔的環境帶給胡同,帶給市民。”
80後小夥子徐良是目前最後一個進班組的,他說:“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幹别人不願意幹的活是一件挺自豪的事情,用自己的勞動換來萬家幹淨和老百姓的尊重又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在王淼、徐良等年輕人的常年努力下,時傳祥青年班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号”“北京市模範集體”等榮譽稱号,還創造性總結出“八點工作法”——糞車進街(胡同)慢一點、搬挪車輛輕一點、遇到衣物小心點、糞井抽運及時點、管子控得幹淨點、遇到居民熱情點、聽到怪話冷靜點、榮譽面前謙虛點,賦予了時傳祥精神新的内涵。
作業區域就是自己的家,哪怕多彎一次腰,也要護它潔淨
1975年5月,年僅60歲的時傳祥去世。彌留之際,時傳祥對自己的孩子們說:“各行各業都需要接班人,不要怕苦怕累,你們接好我的班是我唯一的願望。”在父親的感召下,時傳祥的4個子女全部進入環衛戰線工作,傳承和弘揚父親身上的勞模精神。
如今,“甯肯一人髒,換來萬家淨”的時傳祥精神成為整個環衛行業的标尺,除了時傳祥青年班組裡的清糞工,還有很多環衛工人在平凡的崗位上身體力行,默默傳承。33歲的清掃保潔工溫瑩瑩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大學畢業後,溫瑩瑩進入北京環衛集團,成了一名基層環衛工人;2016年,溫瑩瑩開始負責天安門廣場的地面清潔工作。起初,溫瑩瑩覺得在常年一塵不染的天安門廣場工作,應該挺輕松,但剛上崗沒幾天,溫瑩瑩就意識到,一塵不染的背後是辛勤的付出。
在天安門廣場,垃圾落地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路面塵土殘存量不超過5克/平方米,為了達到工作要求,環衛工人們既要用腦用心,也要眼疾手快。“在我的作業區域内,哪個位置遊人多,哪個果皮箱滿得最快,哪個地方容易堆積垃圾,我都‘門兒清’,一旦看見地面垃圾就快速撿拾。”
和老環衛相比,溫瑩瑩這一代環衛工人是幸運的,電動清潔車、智能水車、人工快速撿拾三輪車等設備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改善了灰塵滿天飛的作業環境。但每到節假日,天安門廣場遊人如織,溫瑩瑩和同事們不得不放棄清掃車輛,靠雙腿走遍每一個角落。“每逢節假日都是最忙的時候,遊客過節、環衛過關。”溫瑩瑩說。
2019年,溫瑩瑩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負責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現場的環衛工作。“環衛工作是一種保障性工作,幹起來不難,但想幹好也不容易,需要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為了規劃出快捷、高效的垃圾清運路線,溫瑩瑩和同事們多次推演流程,反複修改清掃保潔方案,那段時間,溫瑩瑩經常一天要走4萬多步,最長的一次40個小時沒有合眼,瘦了整整20斤。
對于環衛工人來說,在工作中不小心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兒。有一次掃雪鏟冰作業,溫瑩瑩彎着腰鋪設苫布,突然一不小心滑了一跤,等她爬起來,滿嘴的血沫,一顆門牙硬生生被磕成了兩半。原本第二天女兒生日約好了一起照全家福,也因此落空了。“有時候真覺得自己的工作挺苦挺累的,但看見身邊的老同事都在堅守崗位,想到幹淨美麗的北京城,我就想盡全力把工作幹好。”溫瑩瑩說。
作為家中的第三代環衛人,溫瑩瑩從小聽着時傳祥的故事長大。“小時候還不能準确理解時傳祥身上的勞模精神,隻覺得一個掏糞工人能赢得大家的稱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自己也要向時傳祥學習,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女孩。”溫瑩瑩回憶道。随着年齡和工齡的增長,溫瑩瑩對勞模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們要把作業區域當作自己的家一樣裝在心裡,盡全力讓它的每個角落都幹幹淨淨,哪怕多彎一次腰,多出一身汗。”溫瑩瑩說:“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作業工具如何變化,時傳祥精神裡日複一日堅守和默默付出的本色不會變。”
除了髒還有危險,處置醫療垃圾确保萬家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療垃圾處置需求激增、壓力加大。不同于普通的生活垃圾,醫療垃圾若處置不當,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可能危害周邊居民健康。北京環衛集團固廢物流公司成立了一支20餘人的“抗疫突擊隊”,24小時負責清運佑安醫院、複興醫院、北京急救中心等50餘家重點醫療機構的垃圾。35歲的王廣是突擊隊的一員。
“搬運涉疫醫療垃圾其實就是和病毒面對面交鋒,除了髒、累,更多的是危險。我們要給時傳祥的勞模精神賦予新的内涵,那就是‘甯肯一人挺身而出、直面危險,也要确保萬家安全’。”王廣說。
按照排班時間表,傍晚7點是王廣到崗的時間,然而下午3點左右,王廣就匆匆出門,趕往單位。“有很多準備工作需要做,比如檢查車輛。載滿涉疫醫療垃圾的車如果途中抛錨,被迫停在馬路上,那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王廣說。
開完交班調度會,王廣和搭班同事駕駛醫療垃圾清運專用廂式冷藏車從固廢物流公司停車樓駛出,前往第一家定點醫院。由于要近距離接觸涉疫醫療垃圾,王廣做好了全套防護和消殺工作才開始搬運裝有涉疫醫療垃圾的紙箱。
箱子不沉,夜晚氣溫也低,但王廣和同事搬完十幾個長1.1米、寬0.8米、高0.7米的一次性密閉紙箱後出了一身大汗。“搬運這些紙箱必須格外小心,輕拿輕放、蹑手蹑腳一點更好。萬一劃破箱子,裡面的涉疫廢物漏出來,會造成什麼影響,咱真是不敢想象。”王廣說:“身上的汗,多半是緊張出來的。”
裝滿一車後,王廣沿着指定路線開往垃圾焚燒場。一路上,王廣的車速始終低于70公裡每小時,主動避讓各類社會車輛。淩晨5點,王廣結束了一夜的工作,準備回家。
“時傳祥是我們共同的精神榜樣,我很崇拜他身上不計較苦累,兢兢業業幹好本職工作的精神。” 王廣說,如果一個人面對髒累和危險,能為更多人換來潔淨和平安,那麼他願意,也渴望成為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