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情感
/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
更新时间:2025-02-20 14:51:56

1644年,明朝駐守山海關的将領吳三桂降清,清朝攝政王多爾衮率領清兵入關。

從此,大清正式入主中原,而皇太極之子順治也理所應當成了清朝第一個入關的皇帝。

順治皇帝名叫愛新覺羅·福臨,生于公元1638年3月15日,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關的首位皇帝。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6歲登基24歲去世他放棄皇位)1

順治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出生于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皇太極愛江山更愛美人,摯愛海蘭珠去世後,不久之後也追随而去。

皇太極一死,年僅6歲的福臨就成了大清新的皇帝。

福臨年幼,大權都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衮手中。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6歲登基24歲去世他放棄皇位)2

年幼時期的福臨,就是一個傀儡,毫無抵抗力的傀儡。

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順治一步步長大,政權也逐步回到了順治手中。

尤其是在順治七年,多爾衮死于射獵途中,順治提前親政,将所有的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順治算是一個好皇帝,為清朝初期的穩定做了很多貢獻。

大清初期,大清入主中原不久,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高昂的反清情緒。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6歲登基24歲去世他放棄皇位)3

為此,順治采取撫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

後來,政局逐步穩定。

穩定政局之後,順治又開始慢慢恢複因戰亂被破壞的農業。

他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

他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6歲登基24歲去世他放棄皇位)4

他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别予以獎懲。

他編成《賦役全書》頒布天下。

在他的努力之下,清朝穩定了,清朝有了新的發展。

可是,24歲那一年,順治去世,結束了年輕的生活。

在他的一生之中,他有8子6女。

在他去世前,他曾因為摯愛董鄂妃去世,而一度剃發出家,放棄江山。

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被迫出家為尼(6歲登基24歲去世他放棄皇位)5

對于愛人,他是盡責的,是個好人。

可是,對于江山對于父母,他是個不合格的人。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32歲适合齊肩短發
32歲适合齊肩短發
發型是一個人的形象裡占比非常大,沒辦法一個好的發型可以說是能讓你脫胎換骨,不知道你有這種感受不?40歲的女人,不要疏于打扮自己,也不要在意服裝,就把重要的發型部分漏了,到了40歲的年紀,想要有味道一點,這3款齊肩短發别錯過,特别浪漫又迷人。...
2025-02-20
窦靖童super
窦靖童super
因為歐陽娜娜的家庭背景、不夠成熟的演技以及VLOG博主的身份,大多時間都讓我們忘記了這個飽受争議的00後女孩是個非常不錯的音樂人。​18歲的成年禮,歐陽娜娜選擇用最好的方式迎接,一首由窦靖童作曲(首次給他人作曲),元若藍作詞的新歌《TOME...
2025-02-20
女人夢見大紅色的對聯
女人夢見大紅色的對聯
女人夢見大紅色的對聯?女人夢見紅紙的對聯,預示夢者是目前好運當頭,在最佳的狀況,但擁有好運不要自滿,更不可奢侈浪費,居安思危,才不至因放任而破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女人夢見大紅色的對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女人夢見大紅色...
2025-02-20
女生要知道不同場合的穿衣搭配
女生要知道不同場合的穿衣搭配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有氣質的女人,在穿衣方面一定不要太随便,學會一些穿搭小心機才能夠讓你輕松變美,所以在本文讓我們來繼續看一下有哪些時尚的穿搭技巧值得我們去學習,尤其是下面這四點,隻要你學會了,就能夠輕松變美,希望大家可以多去參考一下。第一,...
2025-02-20
關于愛情甜蜜幸福句子
關于愛情甜蜜幸福句子
關于愛情甜蜜幸福句子?漫無目的,溫溫吞吞的想你沒有你的時侯,飯菜是無味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關于愛情甜蜜幸福句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關于愛情甜蜜幸福句子漫無目的,溫溫吞吞的想你。沒有你的時侯,飯菜是無味的。如果說時間是重複的...
2025-02-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