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全
公
開
課
兒童交通安全牽動着千萬家庭,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對近三年來、12歲以下兒童交通事故進行了抽樣調查和分析,兒童步行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占49.5%,接近一半。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兒童安全隐患呢?一起來看吧↓↓↓
《容易被忽視的交通安全細節》微課視頻
主講: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宣傳教育研究室主任 劉豔
為了有效避免兒童交通事故
這十大容易被忽視的兒童交通安全細節
一定要注意
↓↓↓
1
過馬路時猛跑、橫沖直撞或忽然折返
“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常常聽說而且明白的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能過街的地方都有紅綠燈,而且即使是行走在斑馬線上,如果存在猛跑、橫沖直撞、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為也是有極大的安全風險的。
安全提示:
小朋友過馬路前,要“一停、二看、三通過”。即使在斑馬線上,也要注意觀察,最好舉起一隻胳膊,以便讓司機更加容易看到你們。
2
從停有車輛的路側過馬路
上面這樣路邊停有車輛的場景是很常見的,但是從這些地方過馬路卻非常危險。因為停止的車輛會遮擋來車方向駕駛人的視線,如果從這些車輛前面或中間突然跑出來,後面的來車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非常危險。
安全提示:
從停有車輛的路側過馬路要分兩步:
1.停下來,觀察路邊停止的車輛是否即将起步;
2.如果确定車輛是靜止的,要走到車輛前面,再次停下來觀察,确保沒有來車時再從容快速通過。
3
在小區道路、停車場、路側停車區域玩耍逗留
在小區、停車場、路側停車位等區域,孩子們意識不到其危險性,喜歡在停止的車輛附近或車輛可能行經的區域玩耍,但這些地方也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車輛有盲區,孩子們身材本來就矮小,特别是蹲坐在地上的時候,起步和轉彎的車輛駕駛人很難看到,從而發生危險。
安全提示:
小朋友們盡量不要在車輛周圍或車輛可能行經的區域玩耍逗留。
4
乘車時将頭、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乘車的時候,把頭、手等身體部位伸出車窗或天窗,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因為車輛在行進的過程中,伸出窗外的身體部位很可能會與旁側的樹枝、交會的車輛以及其他車外物體發生擦碰,造成危險。
安全提示:
乘車時千萬不要把頭、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5
不滿12周歲騎車上路
我國法律規定,12周歲以下兒童不能騎車上道路行駛。這是由于孩子對複雜的交通環境缺乏準确的認知和判斷,如果騎車上路的話,很可能會發生危險。
安全提示:
小朋友如果不滿12周歲的話,不可以騎車上路。
6
騎車帶孩子離大貨車過近
家長如果騎車帶孩子出行,難免會碰上大貨車。對于大貨車有兩個危險點:
一是盲區,大貨車車體越大,盲區也越大,駕駛人很難發現盲區中的騎車人。
二是内輪差,即在大貨車轉彎過程中,前輪和後輪的轉彎半徑不同,形成内輪差。如果騎行時離大貨車很近,即使避過了前輪,也有可能無法避開後輪,從而造成危險。
安全提示:
當感知有大貨車臨近時,要盡量遠離,保持2米以上的橫向距離,避免長期并行;如果發現大貨車右轉彎,要立即停下,向遠離它的方向避讓。
7
将孩子單獨留在或遺忘在車内
近年來,孩子被單獨留在車内造成傷亡的事故屢見不鮮,但仍有許多粗心的家長把孩子留在或遺忘在車内。從傷害表現上來看,由于車内溫度快速升高、車輛空間狹小且密閉,孩子極有可能因熱射病或窒息而導緻死亡。
在一輛封閉車内,僅僅15分鐘,就可以讓一個孩子大腦和腎髒遭到損傷。當體溫達到40度,孩子的體内器官就會停止運行;體溫達到41.6度時,就可以導緻車内孩子死亡。
安全提示:
千萬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或遺忘在車内!
8
懷抱孩子或讓孩子坐副駕駛座
有少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獨自坐在汽車後座無法保證安全,不如坐在副駕駛座上或者自己抱着。而很多孩子也因副駕駛視野更開闊,選擇副駕駛座乘車。
但是,孩子無論獨自乘坐,還是被家長懷抱坐在副駕駛座上,都無法抵擋急刹車時的慣性作用,容易與擋風玻璃碰撞或直接飛出車外。若是乘坐配備安全氣囊的汽車,安全氣囊打開的瞬間速度可以達到320公裡/小時,産生的碰撞力可高達180公斤,孩子也無法承受。
安全提示:
乘車時讓孩子坐在後排位置,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9
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筐中
很多家長為圖方便把孩子放在共享單車的車筐中,但實際上,這樣的方式是非常錯誤的,在車輛轉彎和刹車時,孩子很容易從車上跌落發生危險。
安全提示:
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筐中。
10
過馬路時放任孩子跑動
孩子對道路情況的分辨能力較弱,又天生好動。家長帶孩子出行時,如果不看顧好孩子,放任孩子在道路上跑動,就很可能發生危險。
安全提示:
過馬路時一定要牽着孩子的手;對于低齡、好動的孩子,應當握住孩子的手腕。
為了方便記憶
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編了兒歌
家長和孩子一起來聽一下吧
↓↓↓
《小細節 · 大安全》交通安全兒歌
請點擊收聽完整的交通安全兒歌音頻 ↓↓↓
(藍天幼兒園康烜暢小朋友朗誦)
來源 | 公安部交通安全微發布微信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