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萬 物 而 不 争 ,
處 衆 人 之 所 惡 , 故 幾 于 道 。
居 善 地 ,心 善 淵 ,
與 善 仁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動 善 時 。
夫 唯 不 争 , 故 無 尤 。
最高德行的人就像水。水可以給萬物以好處而從來不争什麼。水往低處流,處在衆人厭惡鄙棄的下處,反而更接近“道”。處在合适的位置,内心深沉甯靜,處事仁讓,講話真誠守信,為政善于治理,做事有能力,行動合乎時機。正是因為他不争,所以他沒有怨尤和過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這應該是道德經裡最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了。
水,人人都離不開他,依賴他,他的存在就是别人的剛需,更難得,他不和萬物競争什麼。你們往高處走,他往低處流。
太美好了,簡直完美。
所以人應該向水學習。先别學他不争和往低處走這些,先學學怎麼利萬物最要緊。這就是前文說的先後順序的重要性。
唯可利萬物而不争方顯胸懷,不聞憑不争可利萬物。
别把這句話當作不敢争取拼搏的理由和借口。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争什麼,不争什麼。這裡面很是玄妙,是終生修習的學問,卻難于表述。
如何利萬物?答案就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位置,思想認知,處事方式,語言,管理,行動力,時機。在思想和行動中這六個方面做到“善”,或者說給大衆留下這些印象,你才有可能具備“善利萬物”的前提。
争與不争,于你而言是機會和選擇,與之對應的是收獲和代價。不争,當然無尤,可是也無所得;争,固然有所失,也必然有所得。關鍵是選擇,是代價。
還是那句話,我們可以傾慕“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卻不可以因此與世無争。因為“善利萬物”,我們還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