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鐘亦可 編輯 | 羊缺牙 來源 | 上流UpFlow(heyupflow)
如何成功打造一款中産階級水果?
請将下面AB兩組堪稱“中産聖物”的詞彙進行随機兩兩組合,隻要能貼上2個及以上标簽,恭喜,你成功了~
A組:有機、綠色、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
B組:排毒、養顔、抗癌、減肥、抗衰老、降膽固醇...
從芒果、荔枝、草莓、火龍果到牛油果、奇亞籽、車厘子……中産階級的水果進化史,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營銷pk戰。
1
出身決定命運
好吃并不能讓水果的價格标簽小數點前面多一個0,但是好産地可以。
營養價值有沒有不重要,完全可以靠營銷背書炒作起來。一個能登上中産階級餐桌的水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它有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好爸爸最多讓你少奮鬥十幾年,但好祖宗卻能讓你一步登天。
如果你能把沙拉碗裡裝的水果都像小紅書曬單那樣明确po出每一個産地,說明你已經開始入門了。
一份标準“中産階級減脂餐”
中産階級水果的挑選标準大概是從地域的稀有性到節令的稀有性,價值的稀有性自然是永恒不變的終極标準。由此觀之,最早一批的中産階級水果可能是夏天嶺南的荔枝(此處@一下唐玄宗),慢慢變成冬天裡新鮮的草莓,最後是漂洋過海來到餐桌的牛油果和奇亞籽。
從在乎味道到有機健康,從辨認營養到糾結産地,直到把可能并不好吃、但價值240元/kg的有機櫻桃/草莓/車厘子/牛油果變成日常剛需。
如何迅速判斷中産階級?看他是不是把車厘子當成日常水果來吃
統計顯示我國近6年以來,有機食物消費量都維持着兩位數的高年增長率。2017年中國消費者進口了10萬噸車厘子,總額超過7.71億美元。而從2010年到2017年,我國的牛油果進口量暴漲160000倍。
圖片來源:《牛油果要跟車厘子一決高低,中國人會投票給誰?》 界面新聞X數據線
在中産階級的餐桌地圖裡,産地鄙視鍊版圖應該是這樣的。
東南亞水果都是一股cheap的大衆流行口味,就像去越南旅遊的出國熱潮一樣廉價又流俗,過于normal,連小布爾喬亞的小資階級都看不上,還妄想攀上中産階級的餐桌,簡直naive。尤其是泰國這種聽起來全是廉價熱帶水果的地方,其實不過是個舶來的假洋鬼子,還不如兩廣地區的水果,又多又便宜。
越南水果攤
隻有源自于北美、大西洋、北歐這種聽起來遙遠又孤獨地方,才能被渲染出一絲絲高級的味道,仿佛連水果的表皮都被賦予了墨西哥暖流的營養水蒸氣。就好比一根普普通通的廣西香蕉,當前綴換成南美洲厄瓜多爾的時候,朋友圈回複評論都回的倍有底氣。
2
改名堪比換頭
如果說,神仙姐姐最開始其實是叫王玉燕,你還會對她心動嗎?
取對了名字,水果上位之路就成功了一半。正所謂先天不夠,後天來湊。在中産階級水果進化史裡,有時候改個名字,比換個出産地包裝還要重要。
比如羽衣甘藍,說白了就是花菜。前者是高嶺之花,後者充其量就是村頭一枝花。名字的差别之下,價格更是能差出四分之一斤車厘子。
BBC《健康飲食的真相》中對比分析羽衣甘藍和白卷心菜的營養價值,結果發現,“從有益健康的角度看,平局”。
再比如牛油果,一個典型靠炒作發家的營銷大戶。
牛油果改名之前叫“鳄梨”,樣子像梨,粗糙的外皮又很像鳄魚,非常象形,就是聽起來有點土土的,不夠洋氣。所以1914年,墨西哥鳄梨被美國列入禁止進口名單時,很多人就甩鍋給了“鳄梨”這個名字,覺得是它拖垮了銷量。
“鳄梨”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鳄魚,看起來就不太會火
經過一番醞釀和打磨後,他們決定重新取一個帶有異域風情“風騷”名字——牛油果,于是乎一個從北美橫掃到亞洲的牛油果營銷奇迹誕生了。
類似的還有快要成“人類未解之謎”的——“鳳梨”和“菠蘿”有什麼區别?“奇異果”和“猕猴桃”有什麼區别,“黑布林”和“李子”有什麼區别?“芭樂”和“番石榴”有什麼區别?“聖女果”和“小西紅柿”有什麼區别……
事實上,它們完全沒啥區别。但換了名字後,基本都身價倍增,所以說,有些邪該信還是得信。
3
審美決定一切
如果沒有出身、也沒有一個優秀的名字,那麼就必須擁有審美。在中産階級水果審美史上,流行向我們證明了,獵奇才是審美的高階,不用知道有哪些營養,一看這個水果的顔色和外型,就知道它是多麼的中産階級。
用色一定要大膽,比如紅殼榴蓮,就像是被血色浸泡過的穿山甲外殼一樣,剽悍的外形 大膽的用色,甩黃皮榴蓮十八條街;
造型一定要前衛,比如阿基果,成熟的阿基果果殼呈大紅色,天生自然開裂,露出幾個連着奶黃色果肉的黑色大種子。
而諸如蘋果、香蕉和梨這類無論用色還是造型都過于保守的大衆水果,是永遠不可能上位中産舞台的。
左邊是紅殼榴蓮,右邊是阿基果
這年頭,在水果屆,如果沒有能力創造獨樹一幟的審美價值,就永遠不可能得到中産階級的承認。要麼美得讓人閉嘴驚豔,要麼醜得向格爾尼卡緻敬。
一罐360g的墨西哥進口奇亞籽價值568元人民币。光這個價格就非常中産。奇亞籽變身之前,跟本地芝麻沒什麼太大的區别,但等它泡水變身之後,就會變成透明的青蛙卵,絕對是密集恐懼症不會想看第二眼的存在。
說真的,這個奇亞籽泡水,看得我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千萬不要帶着嫌棄不解的眼神審視你同事每天早上喝的“青蛙卵泡騰水”,因為它的單價極有可能超過三位數一杯。
不過,同樣來自BBC《健康飲食的真相》研究表示,奇亞籽的保健效果主要來源于其中的歐米茄3脂肪酸,但像是南瓜子,葵花籽,芝麻等其他堅果也都一樣含有歐米茄3脂肪酸。
5
難吃就是高級
你永遠都不會聽到你身邊的中産朋友摳着喉嚨說,“這個牛油果吃起來就像肥皂一樣”。因為吐槽難吃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不中産了。
中産水果的界限基本從味道就開始劃分了。
知乎“有哪些又難吃、又沒營養,卻還被人追捧的食物”問題下,“中産水果紛紛躺槍”
對于一個普通水果而言,難吃,意味着它職業生涯的終結,但在中産階級的世界裡,難吃,卻能夠打開另一片全新的天地。
“找樂子”是大衆文化的集體低級趣味,中産氛圍當然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來烘托。比如“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的食譜、心靈禅修、辟谷瑜伽、輕食健身等各種“自苦”手段,就成了新中産信奉的消費主義。
到了這個階段,原本還在中産階級菜單上的榴蓮,就隻能退居二線了。
藜麥沙拉,最新流行的“中産階級健康餐”
在《哪些食物體現中産階級味覺》的菜單中,清晰地展示了中産階級樂于自苦的愛好:
他們偏愛羽衣甘藍的又硬又苦的味道、冷榨果汁的冰冷味兒、牛油果的生雞蛋味、冷三明治那種吃後胃疼的感覺、99%的黑巧克力的苦味、素食者吃的黑豆做的漢堡扒……
并且不斷試圖催眠自我和廣大中産階級信徒,瞧這健康的食物配色和完全遵從食物原生态的處理手法,不需要濾鏡都像是莫奈的早餐。
在中産水果進化史中,難吃,反而能讓水果站上鄙視鍊的頂端。
如今,各種各樣的中産水果已經取代了安慰劑,成為這個時代的精神幻覺,偶爾一次的車厘子自由和奇亞籽泡騰水讓我們從精神上預支了新中産想象。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隻要這碗車厘子還沒吃完,就還能多擁抱一秒聖誕壁爐和祖母的懷抱。
而當用餐結束後,我們依舊是活躍在微博上的隐形貧困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