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璐(國家注冊營養師)
帶魚在我國各種魚類中捕撈量很大,在南北各地也太過常見,但凡家常餐桌,帶魚的身影便處處可見;可碰上高檔宴席,帶魚往往被踢出菜單。說到底,還是帶魚無法在捕撈後存活太久的緣故。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帶魚離海即死,應該也算得上“身嬌肉貴”。
冬天是吃帶魚的季節。帶魚鮮嫩美味,清蒸、紅燒、幹炸、油煎,怎麼做都好吃。在北方的很多地方,每逢家裡好事要慶祝,必做一道炸帶魚或者紅燒帶魚。每到年底置辦年貨時,除了豬牛羊肉之外,人們總少不了要拎幾條銀白色的帶魚回家。
1.關于脂肪含量
帶魚生活的海水深度溫度較低,為了禦寒,帶魚需要較高的脂肪含量。這既增加了帶魚的美味,但也讓注重健康的食客們有些擔心。
不過,從數據來看,100克帶魚中的脂肪含量大概為4.9克,并不算高脂肪海魚。要知道,三文魚的脂肪含量為7.8克/100克,秋刀魚的脂肪含量大約為26克/100克,而它們的蛋白質含量卻和帶魚相當,都是17~18克/100克。
所以,說帶魚脂肪含量高,确實是有點冤枉它了,讓它脂肪含量高的,隻是煎炸這類用油量較高的烹饪方式。
2.關于DHA和EPA
更難得的是,帶魚雖然脂肪含量不高,但其脂肪中DHA和EPA的含量卻不算低。每百克帶魚中有350毫克左右的DHA和EPA總量,雖然比不上三文魚的DHA和EPA含量高,但勝在價格比三文魚低廉很多,更适合家常食用——吃得頻率高了,獲取的DHA和EPA自然也就多了。
DHA是嬰幼兒大腦神經系統發育的必需營養素,同時,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常吃多脂魚類,尤其是富含DHA和EPA的多脂魚,可以顯著改善人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另外,考慮到食量限制和口感偏好,愛吃魚肉(白肉)的朋友,可能就在無形中降低了攝入紅肉(豬牛羊肉等)的量,對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也有一定幫助。
可見,對于需要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的兒童,以及需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病的老年朋友來說,低脂、高蛋白、DHA含量高、魚刺少、價格還親民的帶魚的确是值得推薦的魚類。
3.關于重金屬和嘌呤含量
另外,雖然帶魚屬于以魚蝦為食的肉食海魚,體内積蓄重金屬的風險相對更高一些,但我們能吃到的大多數帶魚體型并不大,體内重金屬的含量比起劍魚、金槍魚、鲨魚等大型海魚還是要低很多的。
需要注意的是,帶魚的嘌呤含量相當高,達到391毫克/100克,對于有高尿酸血症或者已被明确診斷為痛風的朋友來說,一定要限制食用。
4.關于“甲醛帶魚”和“刷銀粉帶魚”
說到限制食用,我想起前兩年網上有不少針對帶魚的傳言,譬如“帶魚都是用甲醛泡過的”“帶魚刷銀粉”等,一時間導緻不少帶魚愛好者陷入兩難。其實,朋友們無需太過擔心。
首先,為了達到保鮮、增色等目的,用甲醛處理水産品,絕對屬于違法行為。隻要我們去正規的商超進行購買,就能将買到“甲醛帶魚”的風險大大降低。
其次,嗅聞是否有刺激性氣味、肉質是否偏硬彈性差、油炸時是否爆裂“開花”等方式,雖然并不能完全幫我們判斷帶魚是否浸泡過甲醛,但也可以作為輔助辨别方法。
至于“刷銀粉”的說法,卻是無稽之談了。帶魚屬于無鱗魚,它體表的一層銀色被稱為“銀脂”,作用是禦寒和對抗深海水壓。這層脂肪在帶魚被捕撈時很容易因為漁網劃傷而脫落,後續的運輸、儲存不當也有可能導緻銀脂脫落。
在舟山地區,人們認為剛上岸的帶魚越是銀脂脫落多,就說明它掙紮越多、越有活力,也就越新鮮。當然,凡事有度,若是帶魚表面的銀脂脫落太嚴重,也就說明這條帶魚很可能經過了長途運輸或長時間儲存,新鮮程度會大大下降。
無論何種謠言,都難以動搖帶魚在中國人餐桌上“四大經濟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的堅固地位。為了保留帶魚低脂的優點,同時也為了不讓高溫破壞帶魚中所含的DHA和EPA(DHA等omega-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都很怕熱),建議朋友們在加工帶魚時盡量避免煎炸。如果有幸獲得新鮮帶魚,自然以清蒸為佳;如果隻能吃到冰鮮帶魚,也推薦采用焖、炖等方式,以減少用油量。
5.挑選帶魚的幾個小常識
哪怕我們隻能吃冰鮮帶魚,哪怕我們的做法濃油赤醬無法凸顯帶魚的本味,也要在挑選帶魚時盡量買相對新鮮的帶魚。以下這幾個挑選帶魚的建議或許你用得着。
◎黃眼睛的帶魚比白眼睛的帶魚營養價值高?
帶魚眼睛的顔色與帶魚的産地、品種等因素有關,在營養價值上并無太大差别。在購買帶魚時,可以通過魚眼的清晰度(透明度)辨别新鮮度,但通過顔色判斷營養價值并沒有科學依據,不必過于糾結。
◎帶魚皮的顔色越白,營養價值越高?
這層白色魚皮是帶魚的銀脂,帶魚身體表面的銀脂在剮蹭摩擦下容易脫落,若運輸或保存時間太長,銀脂會嚴重脫落或者氧化變色,使魚體不再呈現銀灰或白色。帶魚表皮的顔色越白,隻能證明脂肪和嘌呤等物質含量越多,和所謂的營養價值并無關聯。
◎看魚體
優質帶魚的肉質緊實厚實,彈性十足。若離海時間太長,帶魚的肌肉會逐漸失去彈性,變得松軟或發硬。
◎聞味道
帶魚被捕撈上岸後,一開始腥味并不明顯。但它體内的氧化三甲胺在細菌和酶類的作用下,逐級分解為三甲胺、二甲胺;同時,帶魚中的脂肪也會被逐漸氧化成醛類物質,這些都令帶魚發出濃重的腥味。
除此之外,看魚鰓是否鮮紅或紫紅,也是挑選新鮮帶魚的标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