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如懿傳》,一場清宮戲,2018年在各大衛視熱播的《如懿傳》不僅讓我們認識到殘酷宮牆裡的爾虞我詐,也見證了一段姐妹之間的真心實意——她與如懿彼此信任,彼此扶持,彼此照料,共同譜寫了一曲有别于勾心鬥角的姐妹情深。
她因為如懿的挺身相助,體驗到深宮的溫情;她因為如懿的落魄失意,投身于殘酷的宮鬥;她因為如懿的失望失意,意識到皇帝的無情;她因為如懿的含恨而死,展開了狂熱的報複——珂裡葉特·海蘭,她為如懿活了一輩子,能為如懿生也能為如懿死,她們誠摯而熱烈的情分,無人不為之動容。
蘭因絮果縱然叫人垂淚,海蘭的一聲聲姐姐,又何嘗不令人動容呢?
而珂裡葉特·海蘭并非是虛構的人物,她的曆史原型或許并不有名,但是提到五阿哥永琪,想必大家就知道了——沒錯,海蘭的原型便是五阿哥的生母,在78歲還能被乾隆翻牌子的愉妃。
紅顔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自古皇帝情薄,年老的妃嫔隻能在冷宮中孤獨終老,愉妃究竟有何種魅力能讓乾隆能在晚年依舊對愉妃念念不忘呢?
家世平平,無心争鬥,不争不搶愉妃,珂裡葉特氏,又稱海佳氏,海氏,乃員外郎額爾吉圖的女兒。正如《如懿傳》中刻畫的一樣,珂裡葉特氏出身并不算高,她出身于蒙古包衣,13歲時以格格身份入寶親王潛邸,所謂格格,是比侍妾身份還要低賤的女子,不僅要與親王行周公之禮,還是負責府邸的日常雜活,說難聽點就是奴才。
珂裡葉特氏在其中很不顯眼,跟随她一起侍奉左右的還有8個格格,寶親王身邊不乏優秀的女子,而珂裡葉特氏既沒有出彩的身家,也沒有強大的背景,更沒有出挑的容貌,她的母家并沒有涉足朝堂,在前朝更是沒有勢力。
作為身份最低的“格格”,珂裡葉特氏在潛邸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這樣的性格顯然并不受後來成為乾隆帝的寶親王喜愛,乾隆登基後,府中的側福晉和格格們照例都會獲封,珂裡葉特氏作為跟随乾隆很久的老人,隻被封為海常在,而與她一同進府的高氏、蘇佳氏都被封妃,足可見珂裡葉特氏的地位之低微。
而珂裡葉特氏本人卻對這些并不是很在意,于她而言,名利、地位、錢财、恩寵都是身外之物,她将這些看得很淡。
乾隆二年,乾隆終于想起自己還有個海常在,他翻了珂裡葉特氏的牌子,一夜寵幸後,海常在被晉為貴人,可海貴人依舊人淡如菊,她這種不争不搶不讨寵的态度讓乾隆很是吃驚,在後宮,每個女子都以擁有皇帝的恩寵為榮,可珂裡葉特氏的淡然卻像是一股清流,不激烈,卻如山澗溪流一般輕輕在乾隆的心上撓撥。
九五之尊開始漸漸注意到這位自潛邸時期就跟着她的女子,她的淡然,她的通透,她的超然,她的悠遠也讓乾隆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放松。
尋常妃子總是想盡辦法迎合他奉承他,可珂裡葉特氏不會,和她聊天,乾隆感覺很舒服,很放松,這也許是因為,珂裡葉特氏不會去可以改變自己,她總是照着自己的軌迹行走,不谄媚,也不妥協。
她就像是深宮中一株幽蘭,雖然低調,卻傲然。
珂裡葉特氏的恩寵漸漸多了起來,乾隆六年,珂裡葉特氏生下皇五子永琪,乾隆大喜,将她封為愉嫔,這之前珂裡葉特氏都以姓氏作為封号,“愉”是乾隆賞賜給她的封号,意為溫順,溫和,如沐春風。
從封号可以看出珂裡葉特氏的性格就是和順溫柔的,她就像是一陣平和的晚風,總是在萬物經過一天暴曬後輕而緩地吹拂而過,又像是一場淅瀝的春雨,總是在萬物經過寒冬嚴酷後柔而慢地傾瀉而下。
既溫和,又及時。
可後宮遍布豺狼虎豹,珂裡葉特氏這樣的性格在後宮叢林中注定是被淘汰的,她也許會被漸漸遺忘在一角,像千千萬萬失寵的嫔妃一樣孤獨終老。
但是命運适時地送來了她的禮物,五阿哥永琪就像是一枚籌碼,讓他的生母在乾隆心中地位陡升,也為他的生母在後宮安身立命提供了雄厚的資本。
生下皇子,悉心教導,升至妃位
永琪是乾隆的第五個兒子,乾隆執着于立嫡子為太子,但是富察皇後所生的兒子全部夭折,這對乾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無奈之下他隻能寄希望于其他兒子中,這也給了其他阿哥得以繼承帝位的機會。
乾隆的兒子一個個都精通騎射,文武雙全,要想從這些翹楚中脫穎而出,後天的教育就很重要了。
而清朝後宮有規定,不是一宮主位是不能自己養育孩子的,嫔位以下的妃子無權親自養育孩子,在孩子滿月後就會離開生母,交由高位妃子來養育或是送至阿哥所,除非特殊日子,否則母子不可相見,這也是為了防止外戚幹政。
珂裡葉特氏生下永琪時隻是貴人,也沒有親自撫養孩子的權利,但是因為珂裡葉特氏的母家沒有人在朝為官,沒有外戚幹政的風險,而她本人又不争不搶,沒有野心,乾隆很放心她,因此特許珂裡葉特氏在平常也可去探望永琪。
這種形式也不亞于親自撫養永琪了,在珂裡葉特氏的教導下,永琪漸漸成長為文武雙全、博覽群書的才俊,他不僅精通漢滿蒙三種語言,還擅長天文算術,在一衆阿哥中逐漸嶄露頭角。
乾隆十年,為了肯定珂裡葉特氏教導有功,珂裡葉特氏被封為愉妃,自此愉妃在妃位長達47年,再無人可以撼動她的地位。
那個向來不争不搶,平淡如蘭的人,得到了她應得的賞識與地位。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攜衆妃子在圓明園避暑,怎料九州清晏大殿突發大火,人人自顧不暇,紛紛逃命,至乾隆于不顧,隻有永琪,雖然距離乾隆最遠,卻逆着人群,不畏危險,沖進火場,将乾隆從火場中背了出來。
這件事給了乾隆很大的震撼,也讓他開始萌生将永琪選做繼承人的想法,比永琪年歲大資曆深的阿哥比比皆是,可唯有永琪能在危險時刻挺身救父,人的本能是裝不出來的,愉妃平日裡對永琪的言傳身教,讓這個少年得以擁有其他阿哥所沒有的美德。
年紀雖小有勇有謀,毫不猶豫火場救父,才華橫溢文武雙全,本應有大好前景,可好景不長,聖眷正濃的永琪患上了附骨疽,為了沖喜,乾隆三十年,乾隆将年僅24歲的永琪封為榮親王,在生前就能尊享親王爵位,這也是對一個阿哥最高的榮寵了,也可以看出乾隆對永琪寄予厚望。
可是如此盛寵也留不住永琪,封親王後不到一年,永琪便因骨結核病而死,年僅25歲。
老來喪子,悲痛欲絕,高齡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永琪的離世給乾隆和愉妃的打擊都是巨大的,此時的愉妃已經52歲,唯一的兒子英年早逝讓愉妃悲痛欲絕,她整日以淚洗面,乾隆同樣老淚縱橫,深感遺憾。
直到永琪去世27年後,乾隆接見英國大使時,依舊直言不諱自己當初想傳位于五阿哥永琪的想法——即使永琪逝世多年,乾隆對這個兒子的思念也是分毫未減。
而年老色衰的愉妃失去了唯一的兒子,也沒有皇帝的寵愛,她的一生也算是看到了頭。喪子的愉妃深居簡出,漸漸淡出了乾隆的視野,她活在對兒子的思念中,日日以淚洗面。
可就在此時,舒妃病逝,後宮的高位妃子全部病逝,此時的愉妃是地位最高的嫔妃,乾隆對她委以重任,授她管理後宮之權,可這,對已經無欲無求的愉妃來說,再也掀不起絲毫波瀾。
已是高齡的愉妃後半生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中,乾隆又何嘗不是呢?每每在深夜,想到自己早逝的兒子,乾隆都會痛哭流涕,而他這種思子的心緒,隻有同為永琪父母的愉妃感同身受,雖然愉妃已經是78歲高齡,乾隆還是會翻愉妃的牌子,兩人互相依偎着懷念兒子的點點滴滴,此時的乾隆和愉妃,已經不再是皇帝與妃子,隻是兩個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凄冷的深宮相互慰藉罷了。
不過,幸運的是,雖然永琪早逝,卻留下了自己的血脈——綿憶,五福晉常常帶綿憶來皇宮裡看望愉妃,這也是愉妃晚年唯一的希冀了。
乾隆五十一年,79歲的愉妃壽終正寝,她一生孤獨的魂魄終于得以離開這座圈禁了她一生的紫禁城,而79歲高齡,放眼整個中國曆史也算是高壽,這也得益于愉妃不争不搶不驕不嗔的性格。
愉妃去世時乾隆并不在宮裡,聞此噩耗他連發四道聖旨,對愉妃的喪事以貴妃規格操辦,同年,愉妃被追封為愉貴妃,地位僅次于純惠皇貴妃。
寫在最後
包衣出身卻能一路做到妃位,且在妃位長達47年,這是愉妃的本事,也是愉妃的不幸,她沒有參與波雲詭谲的後宮争鬥,也未曾幻想母憑子貴的後宮生活,隻是命運給了她一個兒子,又殘忍地收回了他,從此留下愉妃一副皮囊,在紫禁城渾渾噩噩地活。
而容顔易老,美人遲暮,當浮華的容顔褪去,留在乾隆身邊65年之久的愉妃,也憑借自己的溫柔和順善解人意,成為陪伴乾隆的紅顔知己——行千裡暮色,唯有長久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