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開始不到一個星期,中東局勢就充滿了不同尋常的火藥味,白宮下令美軍行動,擊殺伊朗關鍵将軍蘇萊曼尼,一時間激起軒然大波。
排除在戰争年代,和平時期此等級的刺殺,在人類步入現代曆史以來,也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之後雙方劍拔弩張的姿态也讓外界對于局勢的升溫充滿了擔憂。甚至于在美國國内,不少民衆産生了此事件是否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擔憂。
如今幾天過去,雖然從雙方激烈的反應和事發地點位于局勢動蕩地區這些基本條件來看,事件有進一步激化的可能,但是如果說此事會引發大規模沖突,乃至于世界大戰,那就是小題大做,杞人憂天了。
蘇萊曼尼
我們不妨拿這次刺殺和發生在105年前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三戰的爆發完全是空中樓閣。
(1)時代背景,換了人間
判斷某一事件的具體影響,要将這一事件放入到曆史的進程之中,将其置于時代背景之下考慮,而不能脫離大環境。
當年發生在薩拉熱窩的行刺事件,大的曆史背景是西方列強在全球範圍内瓜分殖民地和資本輸出場所,而由此引發了激烈的競争。在競争之下,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戰争成了列強争奪殖民地的重要手段。
而且在近代曆史上,西方列強普遍信奉戰争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發動戰争也被認為是國家的正當權利。
斐迪南大公
而放眼今天,和平與發展早已取代了戰争和革命,成了新的時代主題,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将發展經濟,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作為最要緊的事務來對待,作為當事方的伊朗和美國,也從來沒有忽視自身的經濟發展。
目前的國際社會有着完善的國際法體系和制約戰争爆發的機制,雖然會有一些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時不時地踐踏國際規則,但如果對手是一個可能對其造成足夠殺傷的對象的話,相信強國也會在決定開戰之前三思。
更不要說世界上還有很多愛好和平的力量,以及和中東地區有着密切利益關系的各大勢力,都會采取勸和等辦法,來避免讓當事雙方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升級。
(2)力量失衡,戰端難啟
通常情況下,戰争的爆發,特别是多國參加的大規模軍事沖突的爆發,必須有體量足夠大的軍事同盟存在,且需要存在兩個或多個軍事同盟對峙的條件。
這一點從一戰之前,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現實就可以窺見端倪。以老牌殖民帝國英國、法國和沙俄為首的協約國和以新興資本主義列強為首的德國,在一戰爆發的幾十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為争霸戰争做準備。
其中德國和奧匈帝國在1879年就簽訂了軍事結盟條約,而一戰的爆發則在1914年,前後相距35年,而伊朗目前的政權建國不過40年而已。而且德奧集團為了備戰,還提前十多年,就制定了施裡芬計劃,作為作戰方略。
而當年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也是錯綜複雜,法國和德國因為普法戰争成為一對冤家鄰居,而沙俄和奧匈帝國圍繞巴爾幹半島的争奪也是十分激烈。而在世界範圍内,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崛起的新貴德國之間的矛盾更是白熱化,兩大集團可以說是全面對峙。
而放眼今天,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同盟北約的盟主,但是目前北約内部的向心力大不如前,而且前一陣北約的核心成員法國,總統馬克龍還發表了"北約腦死亡"的言論。
而伊朗則是老哥一個,即使有俄羅斯等國際力量提供道義支援,但從軍事意義上來講,伊朗隻能獨自面對美國。而在雙方實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且美國沒有明顯要展開大規模軍事沖突意願情況下,伊朗更不會輕啟戰端。
(3)同為刺殺,本質不同
雖然這次擊殺蘇萊曼尼,和105年前擊殺斐迪南大公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仔細分析之後,會發現這兩次刺殺差異還是很大的。首先刺殺斐迪南大公,是塞爾維亞愛國青年的個人行為,而美國此舉,從很大程度來說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另外對于斐迪南大公的刺殺,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因為這是奧匈帝國不斷挑釁塞爾維亞的必然結果,即使斐迪南大公不被刺殺,那麼其他奧匈帝國的關鍵人物也可能被刺殺。換言之,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兩大集團對峙的一個縮影。
刺殺斐迪南大公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
但美國這次擊殺蘇萊曼尼,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國會事先毫不知情,五角大樓都在事後着急撇清關系,而美國的北約盟友更是對此感到驚訝。
因此從目前各方的态度來看,這極有可能是白宮方面一次偶然的決定,雖然激怒了伊朗,但這種偶然事件想要演變成一起大規模軍事沖突,怕是還差不少火候。
而從一戰爆發之前的各種條件來看,薩拉熱窩刺殺事件隻是雙方對峙的最終結果,而這一次白宮卻制造了一個偏離曆史進程的意外事件。這兩者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可以說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戰大概率還是會爆發,但是即使再發生一次類似蘇萊曼尼遇刺的事件,三戰也隻是空中樓閣。
蘇萊曼尼
(4)各方态度,差異懸殊
大勢将至,必有征兆,一般情況下,有關各方的态度是判斷事态是否會繼續升級的關鍵,而對比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之後各方的反應和目前各方的反應,就可以發現這兩者之間的顯著差異。
當年刺殺發生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如獲至寶,認為這是可以挑起戰端的天賜良機,在奧匈帝國發動對塞爾維亞的戰争爆發,各方立刻參戰,就連一向願意觀望的英國也迅速投入戰鬥。
被稱為騎士皇帝的威廉二世
而這一次,俄羅斯表示希望雙方克制,英國、法國、德國也在伊朗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之後,表達了希望伊朗遵守協定的意願。有關力量基本上都是在勸和,就連美國國内都是一片要求白宮克制的聲音。
在事件發生之後,民主黨大佬佩洛西立刻宣布此事沒有獲得國會授權,并表示白宮這一舉動是帶有挑釁色彩的,将把美國公民置于危險境地。因此美國國内的阻力其實也很大,必将對局勢進一步升溫起到制約作用。
佩洛西
(5)戰争後果,值得深思
随着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戰争所造成的危害日益擴大,戰争的後果是很多國家無法承受的。而在一戰爆發之前,人類對于戰争的破壞性估計不足,以至于當年參戰的德國士兵家屬紛紛舉着聖誕節回家的标語。而戰争開始之後,其持久性和破壞性就顯露出來。
在武器技術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戰争的破壞性更是難以控制,所以相信美國和伊朗的政客們也都對此有所忌憚,這無疑會讓戰争的爆發變得十分困難。
因此美軍無人機擊殺蘇萊曼尼的事件,注定隻是薩拉熱窩事件在105年之後的回眸,人們會回想,會擔憂,但三戰的狼煙注定不會燃起,它隻是很多人心裡的空中樓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