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裡裝着各式各樣的玩偶手辦玩具,但是盒子上并沒有标注具體是哪一款,以其限定款的饑餓營銷方式,極大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和複購欲。盲盒文化源于美國,興于日本。專家認為,從宏觀消費環境來看,在當下物質高度豐富的時代,銷售已從販賣商品發展為販賣娛樂,“盲盒經濟”的熱潮也由此而來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産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機屬性。
脫單盲盒:指單身男女将含有個人聯系方式的信息放入盒中,然後盒子被經營者以盲盒的形式出售,售價從1元到上百元不等,以達到盲盒交友的目的。通常盲盒外部會顯示諸如性别、星座、血型、屬相等基本信息,其餘諸如照片、身高等私人信息全憑運氣。你可能抽到一個身高1.87米,長相帥氣的小哥哥,也可能抽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
對大多數新潮的年輕人們來說,未知的驚喜最令人着迷,隻需要付出一點錢,購買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緣分”,去換一個“命中注定”的可能,似乎是筆穩賺不賠的買賣,這種看起來“零尴尬”的社交方法相較于傳統的長輩安排式相親,更容易讓社恐的年輕人們接受。
央視報道脫單盲盒
一般年輕人們通過脫單盲盒抽到的異性,會先通過社交軟件進行初步接觸,當雙方聊得比較深入時再決定下一步行動,而諸如“脫單便利店”、“失戀博物館”這樣的線下實體“同城脫單盲盒”店,更像是同城陌生交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最終結果還是一對一的線下見面會,與傳統“知根知底”的相親方式不同,這樣的方式無疑風險更大。
在各行業産能過剩的今天,快遞盲盒、文具盲盒、美妝盲盒、零食盲盒等“盲盒 ”商業模式野蠻生長在各大城市的商場裡,但事實上就像所謂的刮一樣,中獎率有多少恐怕隻有商人們知道,然而年輕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是,這樣的“脫單盲盒”難道不是将自己的愛情婚姻變成了商人們賺錢的一筆買賣交易了麼?
2018年新聞報道我國單身人口已經超過2.4億,單身經濟于是就變成了所謂的“風口”,脫單讀書會、脫單KTV、脫單麻将、脫單火鍋、脫單劇本殺等各種各樣的一人項目破殼而出,抖音曾風靡一時的一人火鍋視頻,隻要雙方同時拉下隔窗就能與對面小哥哥(小姐姐)共同進餐,現如今已經銷聲匿迹,但同時又有更多換湯不換藥的套路又冒了出來。
80後和90後小時候流行的集水浒卡、瓶蓋、煙盒、明星海報等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在同班同學中炫耀,三四十年過去了,90後00後又開始拿着盲盒重複着同樣的事情,不得不感慨,人們總會迷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你又做過其中的哪些事呢?歡迎評論。
十二年前,一首《愛情買賣》在極短的時間裡火遍大江南北,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句“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賣就能買”,那時候的我還是個剛踏入大學校門的無知學生,隻是無憂無慮的學習和生活,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才發現,曆史的巨浪趕着人們拼命向前,根本就沒有個人選擇的餘地,待潮水退去,我們已經裸露的躺在沙灘上,被貼着打折促銷的标簽,已經無力呼喊。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留下你的觀點,想了解更多新鮮事,煩請點個關注,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睡素覺?拼床?年輕人群中又悄悄流行起了哪些新的生活方式
這些年“婚姻”與“愛情”為什麼會對立?
靜下心來,才能知道這3個人生中的“小秘密”
我們隻是需要一點勇氣,放下些許矜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