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有的鳥喪失了勇氣; 因為夜莺向玫瑰乞愛; 鹦鹉祈求美麗鎖在籠中; 松雞(鹧鸪)在山中不能沒有家; 蒼鹭不能沒有沼澤; 貓頭鷹不能沒有廢墟。終于,都冒險出發了......
博爾赫斯有一本奇書,一直想看卻很難找到。海峽對岸倒是有,資深的志文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過。志文出版社有一套“新潮文庫”,這一系列文庫大多是關于國内外重要哲學思想的著作,蘊含着人生必須的智慧,水準頗高,《想像的動物》就是其中一本,書封面上有“新潮文庫202”字樣,近日有幸讀到這本,實在歡喜得很。
1955年,56歲的博爾赫斯幾近失明,卻被任命為阿根廷圖書館館長,在書的海洋裡,他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感:“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也正是此時,他趁天時地利之便,編了這本《想像的動物》,将82本書上的怪物全部聚集在一起,1957年第一次出版。十年後又出了增訂版,擴充到117種動物,故而這本書就有了兩次版序。序言中,博爾赫斯将自己比做第一次進動物園的孩子,那種觸目驚心,那種神秘感非常難忘。
有人說,這就是一本魔典,提供了高級的私房怪寵,總有一款是你喜愛的。
博爾赫斯
《想像的動物》:一個神奇而多樣的世界
“《想像的動物》The Book of Imaginary Beings 波赫士著 楊耐冬譯”,這是封面所能攝取的信息, “波赫士”就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楊耐冬喜歡把他老人家譯成波赫士,讀起來也沒什麼違和感。出版這本書的時候博爾赫斯還健在,他是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是近代文壇的奇人,他不僅寫詩,也擅于寫小說,無論在風格與内容方面,都極富于變化,别具一格。
你或許曾被他的詩打動,而且知道他說過“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你肯定還知道那“老虎的金黃”,以及《小徑分岔的花園》的寂寥,還有“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孤月的悲涼,但《想像的動物》可能不曾見過。
想像的動物之一:蝾螈
這應該算是一本奇書,書很薄,不過200頁而已,但博爾赫斯卻以獨具靈性美感的文筆,寫了一百多個最具奇幻的動物,這些動物不是博爾赫斯獨創,大多是西方傳說中的各種動物傳奇,從中世紀古典的到現代,有但丁《神曲》地獄篇裡的妖怪,有荷馬史詩中走下神壇的人物,也有卡夫卡、愛倫坡、劉伊斯想像出來的動物。三條腿的驢,六條腿的羚羊,九頭蛇,順手拈來。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中國的神奇動物:龍、鳳凰、狐狸,還提到司馬遷的《史記》、老子、莊子、孔子,難怪人人都說他有中國情結。這些關于中國的動物的故事,對于我們耳熟能詳。這麼多的亦真亦幻的想像出來的動物,讀起來腦洞大開,或許是博爾赫斯他老人家自娛自樂的産物,但他治學之嚴謹實在令人佩服。
本書想像的西方動物篇篇注明出處,如同每個動物都有其父母家人一般,有源而循有據可查。然而涉及到中國的動物時候,注釋相對簡單,或許我國書籍索引本來就無章可考,因而隻注明書名,何卷冊,何篇節頁都不提及。
終博爾赫斯一生,他最終也沒有踏上中國的土地,标準的高雅宅男沉浸在書的海洋裡,照樣可以了解大洋彼岸的中國大地發生的故事和傳說。
博爾赫斯
想像的動物:想像既魔幻又有趣,還帶着隐喻和象征
博爾赫斯精心篩選出來的想像的動物,用其美妙的語言寫出來,既有其魔幻色彩,又可愛有趣得很,而且還帶着隐喻和象征。比如卡夫卡的《最親愛的父親》中那隻大尾巴的動物,就是象征父子之間的疏離感,獅身人面像則是斯芬格斯戀母情結的悲劇象征。想像出來的動物是人類恐懼的發洩,承載着人們内心的道德和敬畏。
這是一個光怪陸離世界,現實的動物是有限的,然而想像的動物卻是無窮的,例舉一二。
中國的龍和西方的龍
博爾赫斯找到了中國的龍與西方的龍本質的區别,正是這種區别也突顯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形象上中國的龍比西方的龍具體很多,其象征意義完全不同:中國的龍象征吉祥智慧,是帝王的标志,而西方的龍則象征兇惡,是取笑對象。博爾赫斯想必是很喜歡中文化的,在此他将中國易經陰陽屬性,兩極和諧交互,提到中國人的開天辟地之說。
中國龍剪紙
博爾赫斯說,中國人的龍是中國四種具有奇異魔力的動物之一,其他三種是犀牛、鳳凰和烏龜。通過一個從未到過中國的外國人講述中國的神話,感覺完全不一樣。不得不感佩于他老人家的博學廣識,引用精當。“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此處用典,提到老子、莊子、孔子,還提到易經,司馬遷的《史記》,緊接着還很巧妙地講述了“畫龍點睛”的故事,三言兩語,寫得精彩。
六世紀時(中國梁武帝時),張僧繇受命于安東鹽寺牆上畫四條龍。觀看者抱怨 未畫眼睛,張僧繇懊惱地提起畫筆,為兩條蜷曲的龍添上眼睛。而後,空中雷電交加,牆壁裂開,兩條點睛的龍騰空而去,另外兩條沒有眼睛的龍則仍留原處。
他還知道,中國的龍有角、有爪、有鱗,并且背上有鋸齒形的刺骨。通常嘴裡有顆珍珠,如果取走龍珠,龍則被馴服。莎士比亞也說:“有時我們看到龍形的雲層。”可見中國元素無處不在。
墨水瓶猴子
這種動物,通常産于北方,約四五寸長;眼睛鮮紅,毛黑而亮且松軟如枕頭。它的著名是由于它具有一種特異本能——嗜吃墨汁。
當有人坐下來寫作時,這種猴子便交腿而至,前肢二掌疊放在一起,在附近等候着,直到寫作的人工作完完畢,而後,它飲盡剩下的墨汁,之後,又靜靜地蹲回原處,非常自得。
語出王台海(十八世紀中國旅行家,1791年)這樣的文字讀來,深深地迷醉。
多方查閱才知,墨水瓶猴子是中國文人至雅之寵。
想像的動物:靈性美感的文字美上天際
書中描寫動物,極具趣味性,而且文筆優美,這知識本身還是頗有些深奧之氣。故而在豐富學識的同時,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靈性。像在“知識樹上的不朽鳥西牟”那一篇裡有這樣具有靈性美感的句子:
......這遠古的鳥王西牟,抛下一片美麗的羽毛在中國某地,别的鳥知道了這件事,立即一片騷亂,決定去尋找西牟。他們知道這鳥王的名字叫“三十隻鳥”; 他們知道這鳥王的堡壘在圍繞地球不的萬山之山中,這山叫卡福。 開始有的鳥喪失了勇氣; 因為夜莺向玫瑰乞愛; 鹦鹉祈求美麗鎖在籠中; 松雞(鹧鸪)在山中不能沒有家; 蒼鹭不能沒有沼澤; 貓頭鷹不能沒有廢墟。終于,都冒險出發了......他們受盡了磨難,最後隻有三十隻抵達了西牟大峰。 畢竟,抵達的看到了鳥王; 他們最後才明白,他們自己就是西牟,西牟就是是他們每個個體,也是他們整體。
這樣的文字讀上百遍也不厭倦。 西牟指的是一種高超的神性美感,是我們用一生去追随,去朝聖的美,不管是付出多少代價都值得的。這是古代的伊朗傳奇,落點卻是在中國,西牟其實是一種精神,具象化的話,它類似沙巴皇後随從的樣子:橘黃色羽毛,金屬光澤鱗片,人臉,四翼,鷹爪,鳳尾。
這樣組合亦有其象征意義,正如博爾赫斯所說,想像的動物是真實動物各部肢體的任意組合,排列重組,無窮無盡,但也不乏其合理性。
書中插圖
結語
培根說:“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趣味,有的人讀書是為了文雅,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能力。”這是一本兼具了趣味性,又不失文雅的書,在閱讀時趣味盎然的同時還有獲取知識,人類的想像力孕育在時空中所幻化出的怪異生物,構成了書的全貌,但卻遠遠不止于這些想像的動物本身,其身後的寓義和哲理性,以及神秘性遠遠超出動物本身。
但是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圖文并茂,所有的動物描述得精當細緻,卻隻能讓讀者自己再次想像,或許這也是樂趣之一。讀完本書後,再去讀世界名著,必能感悟更深。
(共勉,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