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的醫學科普鋪天蓋地,大家身體有問題都會上網學習資料。不幸的是,網上的知名專家們,同一個問題,有的說正、有的說反,這就讓苦逼的人們懵逼了!
來看看這兩位著名醫院的專家,在同一個科普平台說的話: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教授說:穿刺活檢容易引起擴散!
複旦大學腫瘤專家說:穿刺活檢一般不會引起腫瘤擴散!
專家們自相矛盾,該信誰的?對于普通大衆,不懵逼才怪!
穿刺活檢到底會不會引起轉移、擴散?答案是:很遺憾,真的可能會!這種現象稱之為“針道轉移”。
道理很簡單,腫瘤要從體内某個地方取到身體外面來,要經過皮下組織、皮膚,隻要有癌細胞在這個路程中掉出來,在路上增殖、生長,那就形成了人為的種植、轉移。
根據2000年以前的文獻,國内外有很多醫生報道了他們經曆的針道轉移的病案。
1991年Smith報道針道轉移的幾率是 0.003%-0.009%,發生比例非常的低,但是這位醫生将很多良性腫瘤也統計了出來。國内很多醫生報道的比例大很多,有的高達2.3%。
為什麼穿刺活檢會發生轉移、擴散?
多種機制都可以導緻腫瘤的針道種植轉移:
1、腫瘤細胞可以黏附在穿刺針上并随之脫落;
2、穿刺出血可能将一部分腫瘤細胞"沖入"穿刺針道内;
3、多次多角度穿刺;
4、腫瘤位于包膜下,比如肝癌包膜下腫瘤,刺破腫瘤後,腫瘤細胞會直接溢出生長,造成擴散轉移。
5、活檢針的直徑,也就是粗細。
據報道:細針穿刺可引起大約0.006%的種植,在動物實驗中,穿刺實體瘤大約可引起10個腫瘤細胞的種植;并可導緻85%的種植性生長。
粗針穿刺雖可增加活檢的準确性,但可增加腫瘤種植的發生。
穿刺活檢到底該不該做?答案是:該做必須做!不該做就不做!
大家是不是認為這個答案是廢話?
1、比如一個肝髒占位,有乙肝、肝硬化,甲胎蛋白AFP升高,CT和磁共振都提示原發性肝癌,還有必要做嗎?
建議不做了!能手術直接手術!
為啥呢?已經符合臨床肝癌的診斷了,還做它幹嘛?
2、比如一個乳腺包塊,B超和磁共振提示乳腺癌,該不該做?
最好做一下,為什麼呢?乳腺癌有很多種類型,治療的方案很多很多種,即使是癌了,根據免疫分型,有的需要先化療放療再手術,有的需要先手術再化療,即使化療都有很多種方案,還有很多種靶向治療方案。
這些都需要取出腫瘤組織,進行常規病理檢查、免疫組化檢查或基因檢測。
所以該做不該做,聽專業醫生的意見即可。擔心轉移也要做!
3、比如甲狀腺結節,懷疑惡性的話,最好穿刺活檢。因為甲狀腺切了就沒了,很多需要終身服藥。如果不穿刺活檢,直接切了,最後是良性的,那就後悔大了。
但是有些穿刺活檢,并不是100%的準确;有的即使穿刺了,還是不能确定是不是惡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