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嘉興、松江、江陰、銅陵、蕪湖等城市,有的是旅遊資源豐富的旅遊大市,有的是轉型發展的傳統工業城市,但他們圍繞特色小鎮、現代農業、會展經濟等方面大做文章,不斷豐富自己的旅遊内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委書記馬旭明率黨政代表團赴長三角考察學習,實地了解當地特色小鎮、生态農業、休閑旅遊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時強調,黃石要積極搶抓國家和省支持特色小鎮建設的機遇,充分借鑒外地發展經驗,加強政府引導,按照“各方參與、多方受益”的原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個性鮮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黃石區位優勢明顯,生态環境優美,同樣具備打造中高端休閑度假區的潛力。相關地區和部門要認真總結考察經驗,堅持高标準規劃和建設,着力打造一批高質量休閑度假項目,帶動全市旅遊業發展。
上海泰晤士小鎮
特色小鎮 打造一鎮一品新格局
7月27日,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中,銅陵市義安區鐘鳴鎮名列榜中。而在一年前,同處一市的大通鎮就已經入選了首批特色小鎮。
大通鎮有2000多年悠久曆史,自然資源與人文底蘊豐厚。面對古鎮曆史遺迹毀壞嚴重、商業衰落、旅遊發展起步晚與旅遊開發投資缺口大等問題,銅陵市整合古鎮寶貴的旅遊資源,于2014年5月啟動“大通古鎮風景區”建設,率先開展古鎮核心區瀾溪老街的修繕保護工作,并充分發揮大士閣、瀾溪老街、江心洲、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品牌效應,有機整合出以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為核心的佛教文化、以瀾溪老街為核心的商埠文化等“六大旅遊闆塊”,精心組織開展景區節點項目的規劃建設。
依托大通古鎮的涅槃重生,2016年11月,大通鎮影視基地成為銅陵首家正式授牌運營的省級影視基地。嘗到甜頭的銅陵市政府,今年出台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确自2017年起分階段、分批次培育特色小鎮,到2020年建成1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推動形成特色小鎮集群發展的新格局。
相比大通鎮,泰晤士小鎮可以說是“平地而起”。這座誕生于上海市“一城九鎮”計劃中的小鎮,以尖聳古樸的哥特式教堂為中心,四周環繞大量的英國風情建築。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擁有一片400畝的湖面和美麗的遊艇碼頭,綠化覆蓋率居然達到達到60%,處處花草香,早已成為松江乃至上海住宅小區的一張名片。
現在隻要天氣晴好,總是有很多情侶來到小鎮裡拍攝婚紗照,在這裡留下一生中的美好回憶。目前,包括蘇菲亞、巴黎婚紗等知名品牌的婚紗攝影機構已從2006年的5家增至22家,小鎮的婚慶産業已初具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小鎮的拍攝婚紗照産值就接近1億元。
如今的泰晤士小鎮,已經不僅僅是居住型小鎮,還是旅遊目的地和工作場所。“做一回小鎮青年,來一把精神還鄉”,古色古香的建築、民俗特色的小店、地地道道的美食、燈火闌珊的酒吧等都是遊客選擇小鎮作為旅遊目的地的主要因素。而打造和經營符合遊客消費需求的品牌特色小鎮,也已經成為各地發展休閑旅遊業的共識。
市委書記馬旭明在參觀該小鎮後指出,泰晤士小鎮的規劃建設對于黃石推進城市建設很有啟發意義,要堅持品質第一、規劃先行,做好特色文章,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和舒适度。
關于特色小鎮的建設,我市縣市區負責人考察歸來摩拳擦掌。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魯友年表示,将把“兩鎮一區”建設成為國際山地馬拉松比賽的運動小鎮、足球小鎮,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休閑養生目的地。鐵山區委書記張育英也指出,鐵山要進行全域規劃,全力打造金色陽光特色小鎮、大灣民俗鄉村旅遊、磁鐵部落等項目。
據市建委負責人介紹,我市在“十三五”期間,将按照“對接主城、拉動副城、輻射城鎮群”的思路,加快推進中心城鎮建設,重點加快陳貴、靈鄉、還地橋、富池、保安、金山店、殷祖、浮屠、白沙、龍港等10個中心鎮發展,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思路,突出規劃引領和項目支撐,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力争通過3到5年培育創建,在全市規劃建設10個集特色産業、文化、生态、旅遊、社區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成功創建3到5個在全省有影響的省級特色小鎮。
休閑農業 描繪鄉村旅遊新圖景
從企業家到農場主,費劍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華麗轉身。在江陰市徐霞客鎮1500畝流轉土地上,她投入了6000萬元,創辦了九州果業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農莊裡種植着水果、花卉、蔬菜等幾十個品種的植物,還被評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長期在農莊上班的工人有80多人,”費劍英說,為了能讓标準化生産落到實處,工人們每天都必須接受一小時的培訓。工業化的管理,也促進了農莊旅遊業的發展。九州果業如今已經建成了接待設施,遊客們不僅能在田間地頭采摘果實,還能在别具農家特色的房間裡住上一夜,無形中提高了農莊的收益。
“九州果業就是比較典型的‘接二連三’式的農業企業。”江陰市農林局負責人介紹說,所謂“接二”,就是利用工業資本投入農業、用工業管理的理念管理農業;“連三”,就是把農業導入到第三産業,發展農業觀光旅遊,配套建設餐飲、娛樂設施等,實現跳躍性發展。
農業現代化的風也吹到了地處松江、金山、奉賢三區的交界處的松江區葉榭鎮同建村。在大上海城鎮化的浪潮下,這裡依然保留着農舍、糧田、水網的原始風貌。
在同建村2841畝糧田中,270畝鴨稻米示範田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早在2013年,村民孫紅榮别出心裁,在種植的25畝稻米田中,不打農藥,僅依靠在稻田中放養的鴨子除草除蟲。沒想到這種原生态模式産出的大米異常受歡迎,每斤賣到15元,還是供不應求。
為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看到鴨稻米的生産過程,同建村在生産基地内設置了高清探頭,實時關注稻田裡的一舉一動。依靠現代化科技和精心的維護,稻米和鴨子瞬間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沒上市就被提前預訂一空。為做好休閑農業文章,村裡還多次邀請網站和旅行社前來參觀,漸漸獲得了衆多旅遊平台的認可與支持,一些農産品銷售平台也陸續加入合作,幫着村民們一起推銷農産品。
從“靠天吃飯”的一畝三分地,到如今探尋更多的緻富渠道,鄉村旅遊正讓這個松江區最南端的村子日漸熱鬧起來。
如何做好休閑農業文章?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農業部門将繼續采取措施,積極協調農産品深加工企業申報國家、省有關扶持項目,扶持優勢明顯、帶動力強的産業和合作社,鼓勵多平台融資,解決資金發展難題。
“我市将進一步壯大龍頭企業,抓好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今年計劃發展農業産業化市級龍頭企業5家,實現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2%以上。”這位負責人透露,我市還将積極培育休閑農業的“塊頭”,挖掘産業精準扶貧、三産融合的典型,協助大冶市申報全國休閑農業示範縣(市),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帶動生态農業、農産品加工、農村服務業、鄉村旅遊業發展。
茗山花海
會展經濟 激發旅遊發展新亮點
有人說,每次會展都會給城市帶來一場盛宴。5月底,為期三天的第十三屆蕪湖汽車博覽會,也讓蕪湖國際會展中心一下子熱鬧起來。除了令人眼花缭亂的新款車型,現場的互動遊戲、禮品贈送也讓市民們樂在其中。
從10多年前局限在本地區域的“小打小鬧”,到如今能夠在全國會展經濟中“擲地有聲”。蕪湖的會展經濟也經曆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曆程,起點就是2000年開始舉辦的旅博會,即“中國(蕪湖)國際旅遊商品博覽交易會”。當時的蕪湖,旅遊産品與周邊地區相比并不突出,全國也缺少一個旅遊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平台,蕪湖會展人看到了這一空白,旅博會應運而生。自2000年至今,旅博會已成功舉辦9屆,累計實現投資貿易額150億元,參會、參展、參觀人數接近160萬人,參展客商遍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會展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形式,蕪湖是安徽省第一個自覺培育和發展會展業的城市。”蕪湖市貿促會負責人介紹,目前,蕪湖已擁有科博會、動漫交易會、旅博會、電線電纜展四個國家級展會和建博會、汽博會等十幾個區域性品牌展會。
在過去的一年,我市也嘗到了會展經濟帶來的甜頭,相繼舉辦了園博礦博會、陽新鄉村園博會、油菜花音樂旅遊節等多項大型節會活動,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帶動了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據統計,我市去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8%。
2016年9月26日,首屆湖北省(黃石)園林博覽會揭開了大幕,僅“十一”黃金周期間遊園人就達到15萬人,門票收入440多萬元。開園期間,園博園累計吸引遊客60多萬人,掀起了大冶湖生态新區開發建設新熱潮。而在同年3月19日陽新楓林鎮石田古驿生态旅遊區舉辦的第二屆石田古驿油菜花音樂旅遊節,景區首日便接待遊客十萬人,短短的兩天就取得了600多萬的收入。
2017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按照月月有活動的要求,精心謀劃一批會展活動,構建“政府主導、協會承辦、實體支撐、市場運作”會展長效機制。今年2月,黃石市會議展覽局正式成立,将過去分散在各部門的權責進行集中,以統一規劃、統籌資源、集中力量為原則,引導會展企業和項目走向專業化、國際化和品牌化。
市會議展覽局副局長王征表示,籌辦專業會展場館、出台扶持政策和組建會展業協會是我市做大做強會展經濟的必要舉措。“會展企業也要通過練内功,加強學習與培訓,引進人才,提高策劃設計和承辦、服務能力,從整體提升我市的會展業态。”
目前,我市已起草了《關于加快我市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黃石市會展業發展扶持獎勵政策》,明确以礦石奇石、特鋼及模具鋼、保健酒為主的十大會展重點發展領域。同時,将積極參加國内知名展會活動,認真學習發達地區辦會辦展經驗。
陽新仙島湖
保安湖濕地公園
練好内功 整合資源融合新發展
旅遊行業要取得長足發展,必須練好“内功”,而加強旅遊業軟硬件建設,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則是練好“内功”的關鍵所在。
7月的西湖濕地公園裡,400畝向日葵迎着驕陽陸續綻放,湖面波光粼粼,鳥兒嬉戲在淺灘草木間,是銅陵人休閑健身的新去處。今年年初,銅陵西湖濕地公園跻身“國字号”,成為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土地不夠,于是在這裡大面積圍湖造田,自然生态環境被破壞,農業生産也并沒有獲得高産。”西湖濕地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剛介紹,從2009年開始,銅陵市啟動針對西湖的“退田還湖”工程,重建濕地生态。建設中,銅陵市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統,并将濕地20餘處沼澤、池塘、淺灘進行連通,提高防洪排澇、淨化水質的功效,水質也由劣五類提升到二類水質。
“自2016年7月28日免費對公衆開放以來,初步統計遊客已超過50萬人。”陳剛說,溪湖濕地公園已成為集生态恢複、景觀遊賞、旅遊度假、戶外休閑、運動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濱水生态公園。
依托本土資源,融合生态、旅遊、養生等要素進行綜合開發利用,這讓溪湖濕地公園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上實現了雙赢,而黃石早已在這條路上奮起直追。
今年4月,2017年度中國門球公開賽首個系列分站賽在大冶雷山風景區開杆,來自湖北、山東、江西、重慶等省市的31支球隊的300多名老年運動員參賽。比賽之餘,運動員們興緻勃勃地領略了雷山風光和魅力,在當地的山間别墅,享受了一次養生休閑之旅。
2016年11月,大冶市出台《關于支持生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養老産業發展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持生态文化旅遊和健康養生養老産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每到周末,我們酒店幾乎是一床難求,酒店的入住率在70%以上。”大冶市梅紅山景區總經理孫茂軍表示,為适應旅遊新業态市場發展需求,景區提出“上山健身、下山養生”發展思路,圍繞中醫藥理療研發推出了相關産品,現已擁有醫養床位350張。
大冶力争到2020年,創建一批國家5A、4A級以上景區,建成一批湖北旅遊名鎮、名村,一批功能完善的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實現全市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的目标,使生态文化旅遊和健康養生養老産業成為大冶的支柱型産業。
黃石的休閑旅遊正在積極求新求變。以市農業局、市商務委(旅遊局)為牽頭,在資源整合上下足功夫。采取政府引導、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鼓勵工商資本、社會閑散資金投入生态休閑農業,鼓勵農民以土地房屋參股入股,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通過向上争取項目和市級财政支持,對資源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的生态休閑農業項目進行扶持。
整合包裝生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品牌,打響休閑旅遊知名度,練好内功整合資源融合新發展,黃石正在搶抓機遇迅猛發力。
來源 | 黃石日報
黃石發布
100000 黃石人都關注的微信平台
就差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