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三本合并省份錄取情況?政策變化今年廣東高考二本A、B批次合并後将共設11個平行志願,較以往新增3個平行志願批次合并後,不會影響考生填報志願,适度增加第二批本科批次相關科類的院校志願數,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考生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空間更大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今年二三本合并省份錄取情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今年二三本合并省份錄取情況
政策變化
今年廣東高考二本A、B批次合并後将共設11個平行志願,較以往新增3個平行志願。批次合并後,不會影響考生填報志願,适度增加第二批本科批次相關科類的院校志願數,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考生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空間更大了。
撰稿:廣州日報記者 徐靜、劉曉星
圖片:廣州日報記者 蘇俊傑 攝
變化一:
二本批次志願數新增3個
二本A、B批次合并後招生錄取的最大變化來自于填報志願數的增加,其中普通類志願數将增加3個平行志願。
具體來看,第二批本科批次的普通類(含文理科)仍實行平行志願。在平行志願去年增加志願數的基礎上,再适度增加院校志願數,其中:第一組院校志願數設置為7個,第二組院校志願數設置為4個。第一批本科批次普通類平行志願院校志願數參照第二批本科批次執行。
第二批本科批次的藝術類(含音樂類、美術類)仍實行梯度志願。藝術類“統考”院校志願數設為3個;藝術類“校考”院校志願數設為2個;因原第二批本科B類批次無“統考 校考”招生類型,藝術類“統考 校考”院校志願數保持不變,仍設為1個。
第二批本科批次的體育類仍實行梯度志願,體育類院校志願數設為3個。
變化二:
招生計劃不會少于去年
對于合并後招生計劃的變化,省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二本A、B批次合并之後,原來分開兩批的招生計劃将合并在一個批次進行錄取,預計今年二本招生計劃不會少于去年二本A類和B類院校的總招生計劃之和。“考試院會繼續積極争取國家增加我省招生計劃,争取國家部委屬院校增加廣東招生名額,争取外省院校增加廣東計劃的投放,以更好地滿足廣大考生的升學願望。”該負責人表示。
省考試院同時表示,原來各類學校的收費管理方式不變。有關負責人分析,高校的收費是由學校的辦學性質和辦學成本決定的。二批本科院校合并錄取批次後,沒有改變學校的辦學性質。原來各類學校的收費管理方式不變,公辦院校仍執行公辦的标準收費、民辦院校仍執行民辦的标準收費,具體收費标準以省發改委審批核定或備案公示為準。考生報考時,應根據自身的家庭經濟實際進行報考。
變化三:
考生院校專業選擇更大
省考試院表示,對廣大考生而言,進一步增加了考生的選擇範圍和空間。一是考生可選擇填報的院校空間更大了。如:原來可能隻能讀二本B民辦院校的考生,現在也有機會填報公辦本科院校了;二是考生可選擇的專業志願的空間更大了。
公辦和民辦高校之間的界線消除了後,有些考生就可以不用再糾結于錄取批次的劃分上,而是更好地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志向和優勢,以及家庭情況條件,選擇自己喜歡比較心儀和向往的專業了。
影響分析:
熱門學校競争或更激烈
對于二A、二B批次合并,廣東金融學院招生處處長吳斌表示,一是讓學生的選擇變多,空間變大,二是推動本科教育,特别是一般的本科教育互相之間競争,用市場的手段來促進辦學條件,來提高辦學質量,推動社會的認可度,這項政策還是有好處的。他表示,對于二A末端的學校是有很大的影響,對于熱門學校來說,仍然是熱門,而且會更突出更熱門,意味着熱門學校的競争也許會更加激烈,同一批次人越多,競争顯然會激烈一些,原來可能2萬人競争,現在變成4萬人競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招生辦副主任趙愛黨認為,合并後會讓學生更注重專業,選擇心儀學校的特色專業。原來二A分數比較低的院校和二B分數比較高的學校,之間會産生競争,一些以特色專業見長的二B院校有望招到更優秀的人才。
專業支招:
考生填志願要做足功課
二本批次合并,這對各校分數線會有什麼影響?對此,有專家認為,之前二A分數線下大概5分左右的學生會選擇二B院校,合并之後的線還是比較難預測。在填報志願時,要注意冷熱門專業分數的梯度,合理選擇專業,志願服從調劑,進校後可根據教學規定申請轉專業。對學生而言,學校數量多了,選擇空間大了,而且降低了風險。
不過,這也意味着在填報志願選擇學校時要做足功課,多花點工夫。
2016年部分熱門
二本院校招生計劃
廣東财經大學
總人數:6500人,比去年減少了500人,減少部分主要在文科專業,理科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
廣東省招生計劃:6069人,其中文科3063人,比去年減少了477人;理科2776人,比去年減少了7人;藝術類230人,比去年減少13人。
新特點:廣财大将在2016級新生開始實行完全學分制改革,學生入學後有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學生最快3年可畢業,同時,學校還允許學生中途休學、創業,學校保留學籍,最多8年之内修完學分就可以。
報考指南:“專業志願優先”。金融學、會計學、财經學等專業為該校的熱門專業。去年,文科一本線是573分,廣财的文科投檔分562分,大概排位21573位;理科一本線577分,廣财理科投檔分575分,大概排位53057位。
今年,廣财大的錄取原則是先按“專業志願優先”、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錄取,即先按考生所填報的第一專業志願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相同分數的按排位先後錄取)。未被第一專業志願錄取的考生,按“分數優先,遵循考生第二至第六專業志願”的方法錄取(相同分數的按排位先後錄取)。出檔到廣東财經大學的考生,服從專業調劑且符合錄取條件,該校一律不退檔。
廣東藥科大學
總人數:5030人,比2015年增加2030人。
廣東省招生計劃:近4700人。
新特點:廣東藥科大學今年新出台優秀新生獎學金獎勵制度,對優秀新生将給予高達5萬元的獎學金。
報考指南:按分數優先原則。廣東藥科大學現有本科專業43個,2016年新增3個本科專業招生,分别為:中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和健康服務與管理。
廣東藥科大學今年錄取規則改為:按分數優先原則,尊重考生所填的專業志願順序,不設置專業志願級差。高考總分相同時按以下原則處理:高考總分有對應排位的,排位前者優先錄取;高考總分沒有對應排位的,比較單科成績高低,單科成績高者優先錄取;文史類依次比較語文、數學、外語;理工類依次比較數學、外語、語文。
廣東醫科大學
總人數:4220名,比去年增加1020名。
廣東省招生人數:3882人
新特點:新增應用化學和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入學後,在不同時間,根據學院相關規定,按照學生的學業成績并結合個人志願興趣進行專業方向的分流。
報考指南:入學後有兩次轉專業機會。廣東醫科大學招生負責人透露,廣東醫科大學所有專業均在廣東省内招生,并進一步穩定熱門專業招生計劃的投放,相較去年的臨床醫學首度進入一本招生,今年該校将增加10個專業納入一本招生,分别為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藥學、中藥學、衛生檢驗與檢疫、預防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生物醫學工程。11個一本專業計劃招收2500人左右,占該校本科招生計劃的60%。
校方表示,學生進校有轉專業的機會,其他專業學生進校後也有機會進入臨床醫學專業學習。據悉,學生入學後有兩次轉專業的機會,分别為第一學期初和第三學期初。二本錄取的專業不能轉入一本錄取的專業學習。一本專業錄取的學生,如學習确實有困難,可申請轉入二本錄取專業學習。低分錄取的專業申請調整到高分錄取專業的學生,第一學年考試課程平均成績須排在本年級本專業前10%(含10%)。
該校還正在着手開展兒科學專業的申報工作,預計2017年将招收兒科專業學生。此外,該校正在對護理學專業實行“2 2”(2年學校學習,2年醫院臨床學習)改革試點,對臨床醫學院部分專業進行“3 2”(3年學校學習,2年醫院臨床學習)改革試點,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
仲恺農業工程學院
總人數:普通本科招生計劃5320人。
廣東省招生計劃:4909人(其中美術類統考計劃240人,文科計劃916人,理科計劃3753人)。
新特點:今年新增食品科學與工程(國際班)招生專業。本專業是該校與新西蘭林肯大學聯合培養的項目,采用“3 2”課程銜接辦學模式。前三學年在仲恺農業工程學院學習,第四學年起在新西蘭林肯大學學習。
報考指南:實行“分數優先”招生錄取原則。今年繼續實行“分數優先”招生錄取原則,根據考生高考總分從高到低錄取,先安排高分考生的第一專業志願,若該專業額滿,再逐一查看該生的後續專業志願。
今年有四個大類招生專業,分别為生物科學類,包括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兩個專業;機械類,包括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專業;電子信息類,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三個專業;計算機類,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三個專業。大類招生即考生經高考錄取後,第一至二學年按大類培養,統一進行通識教育,學習基礎課程,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第三學年學生按自身的興趣和學校的規定雙向選擇進行專業分流。而今年的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三個專業不再進行大類招生,将分别進行招生,招生計劃分别為90人、69人、70人(廣東省65人,外省5人)。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總人數:本專科新生5900人,比去年增加了2200人。
新特點:今年新增加了“交通運輸”、“光源與照明”和“舞蹈學(師範)”專業。針對計劃報考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的考生,該校近年錄取的新生都是第一志願組錄取。
報考指南:招生人士說今年比去年增加2千多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是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公辦本科院校, 現擁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19個二級學科方向)。
該校努力推動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創新就業指導服務模式,提升畢業生就業競争力,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6%以上。今年成功入選“2015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成為2015年度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