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前沿又正經怎麼可以不關注
在大部分的教育裡面,我們都被告訴,說謊是不好的。誠然,害人之心不可無,懷有惡意的謊言肯定是不好甚至是違法的,但大部分時候我們會說的是“善意的謊言”。
即使是最正直的人,也很難保證自己一輩子都沒有說過一個“善意的謊言”。一般來說,“善意的謊言”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避免傷害對方的情感或是為了保住對方面子。
- 你感覺對方正在給你帶來困擾,為了自我保護。
- 你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為了争取平等的對待與公平正義。
- 為了保住利益或是避免損失。
那麼,說謊真的是不好嗎,我們在這裡并不是要從道德上去做任何的評價,而是通過心理學研究,看看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的心理會發生什麼呢?
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在說完謊後,人們會産生脫離群體的行為,最常反映在人際關系的疏離上,也就是無法與人“同感”(Empathic)。什麼意思呢,即你會不自覺地與其他人保持距離,不管說謊的原因是什麼,這種疏離退縮都會發生。
這是一篇刊登在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的報告,研究者擲骰子讓受試者猜大小,但控制組必需事前作答,而實驗組可以在擲完後再答,結果從擲骰中靠作弊而獲益的人,在同樣的四選一判斷情境中的情緒測試中,選錯的機率也會相對較高。
同時,研究者讓受試者進入容易說謊的情境,發現說謊後的受試者在事後避免直視對方的眼睛,甚至還會避開研究者故意出示的眼部附近照片。
研究人員解釋:因為從小就受到主流教育——被教導誠實是美德,說謊沒有好下場等,因此盡管我們是處于保護對方或者自己的正當的理由所說出的“善意的謊言”,也會引發罪惡感。我們産生罪惡感(羞恥感),進而就會産生不安,而脫離或掩蓋不安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避免與人接觸,特别是不看對方的眼睛。
因此,盡管我們說出的謊言微不足道,甚至也是出于善意的,但罪惡感還是會難以避免産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