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項羽争霸多年,楚漢之争留給後人的,不僅是諸多讓拍案叫絕的兵法,還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和精彩的文學故事和成語。今天我們整理了關于楚漢之争中出現的成語,以供大家參考。
一、項羽方面相關成語
-
扛鼎拔山
【解釋】: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出處】:據說項羽力氣很大,能雙手舉起大鼎。他自己也曾說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2.拔山蓋世
【解釋】:蓋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當代無比。
【出處】:同樣出自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3.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看看馮紹峰飾演的項羽劇照休息一下5.披堅執銳
【解釋】:穿着鐵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裝。
【出處】:巨鹿之戰前,上将軍宋義一直不出兵,項羽請出兵,宋義說:論披堅執銳我不如你,運用計謀你不如我。後被項羽殺了代替其行使軍令大破秦軍。
6.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解釋】: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别有所指。
【出處】:鴻門宴中,範增看項羽遲遲不肯動手殺劉邦,便叫來項莊,讓其在席間舞劍,趁機刺殺劉邦。
7.沐猴而冠
【解釋】: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處】:項羽入主鹹陽後,有人建議其以鹹陽為都稱天下,項羽不聽,那人說:聽說楚人都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
8.衣錦夜行
【解釋】: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夜裡穿着錦繡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
【出處】:羽入主鹹陽後,有人建議其以鹹陽為都稱天下,項羽回答: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
9.一決雌雄
【解釋】:比喻勝負、高下。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出處】:楚漢相持多年,百姓受苦不堪,項羽提出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10.婦人之仁
【解釋】:仁: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出處】:劉邦在蕭何的勸谏下重用韓信,在劉邦與韓信的談話中,韓信評價項羽婦人之仁。
11.四面楚歌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處】:垓下之戰中,項羽兵少食盡,被漢軍和其他諸侯軍圍了好幾層,夜晚聽聞四方有楚歌聲想起,誤以為漢軍已經破了楚。
馮紹峰劉亦菲演繹霸王别姬
12.霸王别姬
【解釋】: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出處】: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争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别。
13.所向披靡
【解釋】: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出處】:出自項羽臨死前最後一次突圍,當時于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全都潰敗逃散。
14.江東父老
【解釋】: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父老: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
【出處】:項羽自刎前,曾有船家勸他上船離開,但項羽回答已無顔面對江東父老。
二、劉邦方面相關成語
陳道明飾演的劉邦
1.一敗塗地
【解釋】:一旦失敗就肝腦塗染遍地。形容慘敗。也形容處境十分狼狽或事情壞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出處】:劉邦起義時,沛縣百姓欲擁護其為沛公,劉邦謙讓說說如果選的将領不好,就會一敗塗地,後果不可想象,請大家三思。
2.吐哺辍洗
【解釋】:後世以之為禮賢下士之典實。
【出處】:周公為求賢士,一頓飯多次吐出食物不吃,為的就是接待前來拜訪的賢士,郦食其求見劉邦時,劉邦方坐在床上使兩女子洗腳。郦生不拜,并斥責他行為不雅,于是劉邦立馬起來道歉,并請上座。後用周公成語來說明一些禮賢下士的事例。
3.高陽酒徒
【解釋】: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鄉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羁的人。
【出處】:郦食其拜訪劉邦時,劉邦聽人說他看起來像一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劉邦不喜歡大儒人,于是不見,郦食其請使者對劉邦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儒人。才得以見劉邦。
4.約法三章
【解釋】: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出處】:劉邦先于項羽進入鹹陽,進入鹹陽後,為赢取民心,劉邦主動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獲得了百姓的支持。
5.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解釋】:刀俎:刀和刀砧闆,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别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項羽得知劉邦先入關後大怒,設計鴻門宴企圖殺劉邦,劉邦手下大将樊哙勸劉邦不要注重禮節趕緊跑路時所作出的比喻。
段奕宏演繹韓信胯下之辱
6.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楚漢之争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将軍,他命士兵修複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将不備,占領陳倉。進而攻入鹹陽,占領關中。
7.韓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釋】:将: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出處】:據說有一次劉邦偷偷來到韓信的兵營察看,并盜了他的兵符。 後來在營帳中問韓信:“你覺得我能帶多少兵?”“十萬”韓信很幹脆地回答。劉邦又問:“你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臣帶兵多多益善!”劉邦聽了有點不爽。韓信又說“臣是将兵之将,大王您乃将将之将!”劉邦聽了很高興,于是又把兵符給了韓信。
8.杯羹之讓
【解釋】:指受人挾持,惹人譏诮。
【出處】:楚漢雙方争持不下,項羽要烹殺劉邦的父親,以威協劉邦,劉邦回答說:我們受命于懷王,約為兄弟,你一定要烹殺他,也要分給我一杯肉汁。後遂用"杯羹之讓"謂受人威協、要挾:用"分我杯羹、分杯羹"等指此事,或謂從别人那裡分享一份利益。
9.分我杯羹
【解釋】:羹:肉汁。楚、漢相争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别人那裡分享一分利益。
楚漢雙方争持不下,項羽要烹殺劉邦的父親,以威協劉邦,劉邦回答說:我們受命于懷王,約為兄弟,你一定要烹殺他,也要分給我一杯肉汁。後遂用"杯羹之讓"謂受人威協、要挾:用"分我杯羹、分杯羹"等指此事,或謂從别人那裡分享一份利益。
張涵予飾演的張良
10.張良借箸
【解釋】:張良:西漢時劉邦的謀臣。箸:筷子。張良借劉邦的筷子為他籌畫指點。比喻出謀劃策。
【出處】:當年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有個叫郦食其的儒生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他分封戰國時期六國的後代。劉邦舉棋不定,趁吃飯時,詢問張良這個主意如何,張良立即表示堅決反對,從劉邦的食案上抓過一把筷子,幫助劉邦分析,從八個方面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這就是"借箸代籌"這個典故的由來,與"張良借箸"同義。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據現象的出現,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大業。
11.背水一戰
【解釋】: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漢軍和趙軍在井陉交戰,漢軍大将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馀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将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并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并在軍營内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将領們,大勢已去,于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一哄而散。
12.楚歌之計
【解釋】:指攻心之術。
【出處】:垓下之戰中,劉邦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夜晚聽聞四方楚歌聲,以為漢軍盡得楚地,慌亂之中做出錯誤判斷導緻最後的失敗。
13.十面埋伏
【解釋】: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出處】:韓信之前在項羽軍隊,卻一直未得到重用,投奔劉邦後被重用,最後在垓下之戰中把項羽層層包圍,給了項羽緻命的一擊。
《楚漢傳奇》中蕭何與劉邦
14.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解釋】: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出處】:韓信最初是由蕭何看中,推薦給漢高祖劉邦的,劉邦稱帝後,韓信被人告謀反,呂後找蕭何出主意,蕭何讓呂後把韓信騙進宮内殺死,所以有了這個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