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要參加學生會嗎?大一、大二參加嘗試,大三再根據規劃去走,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學要參加學生會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學要參加學生會嗎
大一、大二參加嘗試,大三再根據規劃去走
學生會和社團的主要貢獻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提前感知體制化模式。進入體制内的小夥伴就能感受到,學生會的整體工作流程和體制内各個辦公室很類似,比如每周的例會,沒事的例會,組織活動的前中後期,包含策劃、宣傳、總結等等,可以提前感受體制系統的工作。
二是提前感受溝通與協作。當組織有活動的時候,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分工,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和他人溝通,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能被動的接受能力的鍛煉,也能提前了解溝通失利的後果,比如負責宣傳的同志沒有借到照相機卻沒有向主要負責人告知,比如借教室的同志沒有提前和相關教師了解這個教室的電腦不能使用等等。
三是提前體驗管理崗崗位。這一點我認為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相當有用。實踐出真知,隻有你在真正坐到管理崗之後,你才知道你面對的是什麼,會有哪些困難,會承擔怎樣的壓力,會有更深刻的記憶和反思,而且更能了解未來要成為一名管理者需要怎樣的能力。比如我協助學院組織省級活動,從比賽前期策劃、宣傳、通知、資格審核、參賽人員和指導老師的賓館安排等到比賽期間的教室、人員分配、應急措施,比賽後的頒獎、總結大會。壓力與責任貫穿整個流程,每個環節需要協調組織,要要求下屬的各個部門齊心協力、各司其職,也時刻擔心着這兒那兒會不會出現問題,并做出安排,中間也會碰到撂攤子的小同志、怎麼想也想不出的細節等等。這些到了社會上,我們得多久才能體會到呢。
當然缺點很明顯就是占用時間,如果确實要準備考研、考公、出國,需要大量時間準備的話,大三我還是建議不參加學生會和社團或者可以擔任邊緣崗位。
總結下就是學生會和社團鍛煉人的溝通、協調、處理事務,以及擔任幹部後給予的管理經驗、組織能力等,也就是所謂的綜合素質。其中核心就是可以讓我們在很低的成本下有機會嘗試管理工作,但是很占時間,所以大一大二要做好職業規劃,大三看情況發揮。
補充一下,參加比賽和課題申報都需要隊伍,學生會和社團也是很好的交友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