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農耕生産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在傳統文化中,方位和八卦以及幹支時間是聯系在一起的。當鬥柄指向東,卦在震位,是為卯月(仲春之月),萬物之所出達也,萬物出則天地變化可現矣。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萬物生機盎然。
2、驚蟄蟄氣,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幹支曆卯月的起始,于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交節。驚蟄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天氣回暖較快。“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南方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區也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漸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