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而作為中國最本土的宗教,道教為何卻不能成為世界幾大宗教之一呢?這個問題相信困擾着不少的小夥伴,那麼本期的宗教文化,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說過,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這話是有根據的。道家肇始于諸子之先而不彰自顯,影響所及周遍百家,延至今日。道家學派,自老子歸隐後,各家學子便在老子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思想。
但自漢武以來,儒術被定為不刊之說後,道家學術的優勢地位便驟然下降。其他更多學派,要麼湮滅,要麼合并,隻剩下道家并存,更于後漢發展整合出了道教,自此對抗儒家思想已經有兩千多年了。
道教對現實人生抱的是相當肯定的态度,《太平經》上說“人命最重”“壽為最善”,人活一世,生老病死,道教并非皆以為苦,列子就說過“天生萬物,惟人為貴,而吾得而為人,是一樂也”,這種思想比起佛教來說,是比較有積極意義的。
1258年,在元大都的“道理”和“佛法”的辯論中,道教因理論的缺乏不敵外來的佛教,當衆輸給了佛教,這充分說明,道教在人才素質上已經不敵佛教,一個宗教的興盛從本質上說其實就是人才的較量,無法像佛教那樣集攏各種傑出的人才,道教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抛開自元、明、清以來大多數的曆代皇帝和上層官僚的有意傾向佛教之外,道教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如在道教道理、教義、哲理、齋醮儀式等方面的發展停滞,幾乎沒有創新發展,這也是道教沒落的重要原因。
究其道教衰敗的根本原因,道教中的神仙學說,有關長生不老的外丹道術,以《周易》為核心的占蔔算卦的推算理論,以及有關擇風水、變命相、避邪、在後來社會發展的現實中很難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在這方面,道教遠不如佛教,更趕不上天主和基督。
所以說綜上所述,道教文化的沒落也是情理當中了,這不僅僅有道教自身的原因,更是時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