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颛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2、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緻。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曆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3、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