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老話說:“幹冬濕年,冬暖春寒”,什麼意思?看看諺語都有什麼預兆。
農諺俗語說:“冬冷多晴,冬暖多雨”。也就是說冬天冷的話,多是晴天,陽光高照,但是比較幹冷;冬天暖和的話,往往會有雨水降臨,很難見到雪花。那到底冬天暖和好,還是寒冷好?俗話說:“幹冬濕年,冬暖春寒”,什麼意思?一起暢談交流。
1、諺語:“幹冬濕年,冬暖春寒”,怎麼理解?
别看短短八個字,言簡意赅,卻是概括和總結了冬天和春天的天氣變化,一起來看看。
先看看“幹冬濕年”,什麼意思?一個“幹”字,說明冬天雨雪匮乏,陽光燦爛,降水稀少,大地比較幹旱,農作物也缺少水源。這樣的冬天會有什麼預兆呢?諺語說,到了春節期間,也就是過年的時候,往往雨雪霏霏,雪花飄飄,降水偏多,也就是濕年。
再看看“冬暖春寒”,什麼預兆?這個相對比較好理解,是相互對應關系,假如整個冬天溫暖如春,那麼到了春天反而是寒冷似冬,冷空氣頻繁,是個倒春寒的天氣,不利于農作物健康茁壯成長。
2、還有的諺語說:“冬在頭,雨水早”。
冬在頭,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冬天在前面,即提前迎來了寒冬,在立冬時節,已經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凍,這就是寒冬在前面,先到來。這樣的話,往往預兆春天也來的早,春雨會不期而遇,早早到來,預示着春天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不會出現倒春寒現象。
還有的農諺說:“前冬幹,後冬濕”。我們知道,冬天包括三個月份,從農曆來看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前冬多指當前月份,也就是十月,後冬也就是十二月。也可以從二十四節氣看來,立冬和小雪時節為前冬,小寒大寒為後冬,這樣大家就明白了。意思是說如果在農曆十月裡天氣幹旱缺水,那麼到了十二月份往往降水偏多,雨雪紛飛。
3、諺語還說:“冬暖春雨少,冬寒春雨多”。
古人留下的經驗,雖然說法不盡相同,但是意思差不多相同。
正如老話所說:“冬暖春雨少,冬寒春雨多”。冬天應該是寒冷的天氣,如果冬天溫暖的話,不符合節氣特點,往往到了春天,容易造成春旱現象。當然,如果冬天寒冷交加的話,是個好現象,春雨不再貴如油,相對比較充沛。
還有的說:“冬前不結冰,冬後凍煞人”;冬前指的是冬至之前,如果天氣暖和,溫度偏高,地面池塘等等也沒有結冰,那麼冬至以後天氣會急劇下降,迎來冰天雪地的天氣。
正如老人所說:“冬天霜雪多,春天定暖和”。冬天應該是寒冷交加,溫度偏低,霜雪不斷,到處都是冰雪世界,那這樣的話,到了明天春天,天氣比較暖和,返回天氣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