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手裡頭的錢也越來越多了。于是人們就有了出去旅行的想法,而我們大家都知道出去旅遊是需要一定花費的,有時候付費的景點還沒有免費的景點好玩,本期城市文化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廣州的免費景點大全,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學校。從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廣義上講,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戰和國共内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将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争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複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黃埔軍校的輝煌曆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産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
1924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其中,“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簡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曾緻詞:“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裡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将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決議建立軍官學校選址于廣州黃埔。關于校長人選,最初決定為程潛,而以蔣介石、李濟深為副校長。但是蔣介石不願在程潛之下,于是跑到上海消極對抗。并派張靜江找孫中山說情,孫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蔣介石為校長。
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5月5日開始入學。6月16日,舉行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改學校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并陸續成立潮州、洛陽、湖南、湖北、江西、廣州、成都、昆明、南甯、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
1947年,孫立人在台灣奉命訓練新軍,決定在高雄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直屬成都本校,這便是通常所說的第十分校。
1949年12月,蔣介石下令将台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200餘人空運到台灣。當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成都,學校停辦。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學校停辦,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灣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陸時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内,計有41386人。名将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顯赫地位。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于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埔軍校機構設置
軍校由六個部門組成,政治、教育、訓練、管理、醫學和補給。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憲兵、政治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