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飲食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解是出家人不能吃葷,不過,在藏傳佛教中,其僧人卻可以吃肉,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不同之處嗎?具體原因如何,就讓我們一起到佛學入門中了解吧。
藏傳佛教僧人可以吃肉。
原因:藏地地處青藏高原之上,作為存在于世界屋脊上的廣大地區,偏僻的交通狀況使其千餘年來都與外界幾乎徹底隔絕。加之這裡嚴酷的自然條件所限,諸如高海拔、高溫差、缺氧、嚴寒、永久凍土層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适宜于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農作物少而又少、數量可謂微乎其微。
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制約下,藏族人依然以青稞、糌粑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來源,在沒有蔬菜、谷物的情況下,部分藏人才開始食用有限的肉食,因自然條件已無法讓他們再做出别種選擇。
從佛教本身講,不論藏傳還是漢傳,出家人的别解脫戒都是來自小乘有部和經部,内容差不多。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規定出家人必須托缽乞食,而且施主布施什麼就必須吃什麼,不能有選擇,如果說“我不能吃這個”,就違反了戒律,所以如果布施了肉也必須吃。
最初的規定是僧人不得吃蔥、姜、蒜一類,氣味辛竄。小乘的戒律裡開許可以吃三淨肉,所謂三淨肉,指的是:第一,沒有親眼看到是為我而殺的;第二、沒有聽到我信任的人說這是專門為我而殺的;第三、自己沒有懷疑這是專門為我而殺的。這樣的肉可以吃。所以如果隻看小乘戒律,并沒有完全禁止吃肉。
但是,在大乘的《楞嚴經》和《涅槃經》裡,佛極力呵斥吃肉的惡習,因為“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而且在《涅槃經》裡規定:“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複食一切肉也。”即使是自己死的動物也不能吃。當初開許小乘弟子吃三淨肉是因為“是三種淨肉随事漸制”,随着弟子水平的提高,要求也越來越嚴,最後完全禁止吃肉。總之,“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所以大乘的修行者應該斷除一切肉食。
當年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後沒有吃素的記載,而到了五代梁武帝的時候,梁武帝根據《涅槃經》《楞伽經》等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斷酒肉文》四篇,主張僧尼應一律戒葷茹素,并自此之後使吃素成了漢地廣大出家衆都必須遵守的一項制度:不惟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規,很多在家居士也紛紛效法,他們要麼選擇終生,要麼選擇在某些特定時段内吃素戒肉。
凡此種種優良傳統,都非常值得藏傳佛教及其教徒贊歎随喜。盡管梁代以前的漢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為人人都得遵照執行的規則,但無論如何,堅持素食的修為實在值得每一個大乘修行人贊歎、稱揚。
近年來,随着藏地交通的改善,吃素越來越方便了,這種情況下就沒有理由堅持吃肉的惡習了。藏地高僧大德看到衆多漢人乃至西方人都有吃素的傳統,非常欣喜,于是也開始大力提倡藏傳佛教徒吃素。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因為通過吃素能減少衆生的痛苦,減少衆生造惡業的機會,也能避免刀兵劫一類的災難。現在三大寺大經堂上,所有供應的飲食都是素食,參加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的人也都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