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我國很多城市、鄉村等都随處可見,和麻雀一樣幾乎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鳥類之一,但和麻雀不同的是,燕子是候鳥,它們每年冬天都要飛往南方過冬,但是它們飛往的南方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
燕子過冬地
燕子屬于食肉類鳥類,它們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我國冬季大多數地區溫度較低,昆蟲進入休眠或者是已經死去,而燕子又無法以農作物或者是植物為食,也難以用鳥喙尋找深埋于土壤之下的昆蟲卵,以至于它們隻能飛往溫暖的南方尋找食物。
它們飛往的南方并不是我們認為的秦嶺淮河以南,而是赤道附近,甚至是南半球。也有一些生活在熱帶的燕子,由于冬季時溫度較高,昆蟲仍舊比較活躍,所以它們也會留在當地過冬,常年不遷徙。
(黃色為繁殖地,藍色為越冬地,綠色為常年留居地)
我國北方的燕子主要遷徙地會選擇在海南、雲南、廣東等地停留。也有一小部分會遷徙到東南亞等國家,而歐洲的燕子一般遷徙得較遠,會越過撒哈拉沙漠跑到遙遠的非洲南部過冬。
我們知道,撒哈拉沙漠之中極度幹燥和缺水,僅有的綠洲也無法為它們提供水分,這是因為這裡的蒸發量較大,綠洲内的水源堿性較大,燕子無法直接飲用這裡的水,否則就好像人渴了時喝海水一樣,喝的海水越多脫水速度越快。但是燕子也有自己的辦法,它們會捕捉這裡的蚊子,蚊子體内含有的水分供它們獲取淡水。
燕子在遷徙時必須記住沙漠中的每一個綠洲,否則将會因長時間飛行無法得到能量的補充而倒在半途。
生活在亞洲地區的燕子想要遷徙到南半球,需要跨越海洋的阻隔,但幸運地是半途中會有一些小島為它們提供歇腳和補充能量的地方。
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燕子又會從南半球啟程,趕赴北半球,尋找自己曾經的舊巢穴。對于它們是怎麼導航?能夠穿越千山萬水尋找到舊巢穴,科學家們研究後認為,它們應該是利用磁力線感知方向,也就是說它們能夠看到磁力線,從而分辨出自己原來的家。
燕子
如果你觀察麻雀和燕子你會發現,麻雀會在地上蹦蹦跳跳地走路,而燕子則隻能停留一會兒,然後就會飛走。
燕子之所以不能像麻雀一樣,其實是因為它們的身體結構所決定,它們的腿部過于弱小,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以至于它們難以利用腿部的力量在陸地上蹦蹦跳跳。
正是因為自身結構的限制,所以燕子隻能依靠不停地飛行來捕獲昆蟲,幸運的是它們的食物也是喜歡飛來飛去的昆蟲,比如:蚊子、蒼蠅等。
一般情況下,燕子在南半球不繁殖後代,主要在北半球繁殖後代。它們每年可以繁殖兩窩,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7月,此時北半球昆蟲較為活躍,在這個季節繁殖後代能夠保證後代出生在食物豐富的季節。
燕子屬于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它們會共同築巢,和其他鳥類不同,燕子會使用泥巴和茅草、樹枝等築巢,其中每次銜泥時會夾帶着一根小樹枝或者是植物莖葉,樹枝和植物莖葉能夠起到骨架的作用,而泥巴可以将樹枝、莖葉之間的空隙填滿,這樣鑄就的巢穴既牢固又安全。
燕子喜歡在人類房屋下築巢,一來是因為燕子需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築巢,而天然洞穴、懸崖洞較為少見。二來是因為人類很少會傷害燕子,并且還會為它們驅逐天敵蛇類等,生存環境相對安全。
在繁殖期時,雌雄雙方都要參與撫養後代,在繁殖期時母燕産卵之後,公燕和母燕會輪流孵化後代,一般經過14-15天時燕子就可出殼。
親鳥會共同撫養後代,大約20天左右雛鳥就會學會飛行,之後再需要5-6天,雛鳥就具備自己覓食的能力。
燕子的現狀
在過去燕子随處可見,然而現如今燕子的數量在不斷下降,雖然沒有滅絕危險,但是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石川縣的燕子在44年中減少了3/4。我國雖然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但想來燕子的數量也在不斷下跌之中。
影響燕子數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燕子需要以昆蟲為食,而且捕食活動是在空中進行。而随着農藥的使用,一些地方的昆蟲數量在減少,甚至有一些昆蟲中毒之後變得不善于飛行。
其次是燕子築巢地的改變,現如今有很多農村已經修建起了和城市一樣的小洋房,然而小洋房幾乎是全封閉式,沒有留給燕子築巢的空間。
由于現如今對燕子減少因素的研究有限,以至于我們能做的事情也有限。相信随着科學家們的研究,我們能夠提供給燕子一個理想的栖息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