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是相對“常規思維”而言,有時候,在“常規思維”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運用“逆向思維”卻能出奇制勝,這就是“逆向思維”的妙處。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
這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問題,我先嘗試着用一個比喻來增進我們的理解。
如果用“吃飯”來打比方的話,“常規思維”就是我們的“主食”,而“逆襲思維”就是我們的“水果”。“主食”是我們天天、頓頓都要吃的糧食,而“水果”則是在“主食”之外搭配使用的食物。
偶爾吃一些“水果”,能夠帶給人一種“精神倍爽”的感覺。不過,“水果”雖好,卻不能替代“主食”,如果有人想用“水果”替代“主食”而天天吃,頓頓吃,那麼可能反而會給他造成身體羸弱,營養不良等問題。
“逆向思維”雖然尤其妙用,但是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卻不能以獲得“逆向思維”為最終目的,将其當成一種“制勝秘籍”而孜孜追求。當你“求而不得”時,你就會因此而感到痛苦,甚至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時時追求“逆向思維”,處處彰顯“逆向思維”,那麼很可能你就被周圍人視為“另類”“奇葩”,這樣,就不但未能使你在遇到困難時“出奇制勝”,反而會讓你面臨更多非議,造成更多壓力。
比如,老師為了讓學生考試時考得更好,将時間利用得更充分,建議學生“先做簡單的題,再做難題”“語文考試先寫作文,再做閱讀”“綜合科目考試,先做曆史政治,再做生物”。
但是學生為了追求“逆襲思維”,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我就是要先攻克難題,然後再來應付簡單的題目;我就是要先做閱讀,最後再寫作文;我就是要先做地理,然後再做曆史政治。
如果學生是這種思維,那麼學生就不可能獲得好成績。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必須依靠“常規思維”,隻有“常規思維”才能夠讓我們正常地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我們在追求“逆向思維”能力的時候,必須以“常規思維”為基礎。“常規思維”是“逆向思維”必須經曆的過程之一,要想大腦裡面盡可能地閃出“金點子”,那必須得先保證在你的大腦中有必要的基礎知識(“常規思維”)作為掂量和對比才行。
“逆向思維”往往以“常規思維”為基礎
家長要訓練孩子的“逆向思維”,首先得自己先對“逆向思維”保有一種正确的認識,隻有家長正确地認識到“逆向思維”的特點和用處之後,才有可能幫助孩子來訓練這種思維。
上面的這幾段話,就是用來說明“逆向思維”的特點和用處的,以讓家長們深入了解這種思維方式。有家長認為,“逆向思維”就是“反着想”,對于“反着想”這種理解,我想有必要再進行一下糾正。
“反着想”可能是對“逆向思維”的一種通俗易懂的說法,但是,如果家長這樣來理解“逆向思維”,就不可避免地會将這種理解傳遞給孩子。在孩子的大腦思維裡面,“反着想”三個字意味着什麼?
孩子所能夠理解的,可能是這些:
1.“反着想”的意思就是“唱反調”。家長要求做的,他偏不做;要求他不做的,他偏要做。
2.“反着想”意味着“全盤否定”。凡是家長說對的,他都認為是錯的;凡是家長覺得是錯的,他都認為是對的。
3.“反着想”可能是一種“搞怪思維”。家長讓孩子寫作文,他不認真按作文要求來寫,卻在本子上寫了一首“打油詩”,來諷刺家長和老師,用一種非常誇張或怪異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内心的反對。
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逆向思維”,用“反着想”來教授孩子,可能會把孩子帶偏。同時,認為“逆向思維”能夠“輕松解題”,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逆向思維”的獲得本身就不容易,怎麼又可能做到輕輕松松解題呢?
隻有在“常規思維”無法正常解決問題的時候,“逆向思維”才能夠派上用場。
比如“司馬光砸缸”,當兩個孩子利用“常規思維”無法救出落到水缸裡的孩子的時候,司馬光就像了一個獨特的辦法——用石頭将水缸砸出一個窟窿,有了這個窟窿缸裡的水就裝不住了,全部得漏出來,等水漏完了,缸裡的孩子于是就得救了。
由此可見,“逆向思維”并非人人能夠做到,隻有少數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夠獲得。
“唱反調”“全盤否定”“搞怪思維”都不是“逆向思維”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究竟能不能訓練?又該怎樣開展 “逆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接下來,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進行讨論,希望我們的讨論過程和讨論結果對題主有所幫助。
01.什麼是真正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的英文名為“Reverse Thinking”,字面意思為“對事物觀點反過來思考的思維方式”,但其深刻内涵絕不止于“反着想”。
1.在一定程度上,“逆向思維”具有“否定思維”(Negative Thinking)部分特征。“逆向思維”在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之前,總是先否定其他一些不合理的方案。但“逆向思維”絕不等同于“否定思維”,“逆向思維”是為了“尋找方法”,而“否定思維”則是“否定方法”。
2.美國認知心理學家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A.McDaniel)認為,“逆向思維”的本質是一種“求異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或創新觀點,就是“逆向思維”。
3. 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理查德·保羅 (Richard Paul )認為,“逆向思維”其實是一種“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對已知的方法進行辨别、調整、改造,以便能夠及時解決眼前的複雜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逆向思維”不要求思維速度,它所追求的是一種相較于“常規思維”的創新。
“逆向思維”追求的不是思維速度,而是思維創新
02.“逆向思維”究竟能不能訓練?答案是:能進行訓練。
“逆向思維”的訓練,跟“靈感”的訓練非常相似。
“靈感”是一種能瞬間産生,也會瞬間消失的突發性思維。這種思維往往“求之而不得”,但是文藝理論家們在研究“靈感”的時候發現,“靈感”本身雖然是突然産生,但是它卻是在相關知識背景或腦力思考的基礎上産生的。
“逆向思維”是在對已有觀點進行充分地認識、思考之後才會産生的,而這個過程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反複訓練”或“大量的練習”。
理查德·保羅在他的研究中發現,通過質疑、反問、推理等方式的長期訓練,可以幫助人形成“批判性思維意識”(Critical Thinking Consciousness)。隻有先在大腦裡面培養其這種“意識”,才可能催生出“逆向思維”。
隻有大量的思維訓練,才有可能催生“逆向思維”
03.怎樣開展 “逆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家長可以試試這幾種方法:
1.“變廢為寶”式思維訓練。
運用:凡是被人忽略或者丢棄的事物、觀點,我們就要重新考慮以另一種方式将其利用起來。
舉例:某時裝店的經理不小心将一條高檔呢裙燒了一個洞,其身價一落千丈。如果用織補法補救,這樣會欺騙顧客,被發現後會丢失商店的信譽;如果直接丢掉,又非常可惜。這位經理突發奇想,幹脆在小洞的周圍又挖了許多小洞,并精于修飾,将其命名為“鳳尾裙”。一下子,“鳳尾裙”銷路頓開,該時裝商店也出了名。“變廢為寶”的逆向思維不但給時裝店帶來了名氣,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小試牛刀:襪子破了個洞怎麼辦?家裡的塑料瓶該怎麼處理?(請用“變廢為寶”思維進行思考)
“變廢為寶”思維是“辯證性思維”的一種
2.“反彈琵琶”式思維訓練。
運用:收集一些有道理但又說得并不絕對正确的俗語或格言,對其進行合理的逆向解釋,從而讓自己的思維别具一格。
舉例:根據“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的說法,逆向提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觀點;根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逆向提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觀點;根據“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說法,逆向提出“平時就不燒香,臨時偏抱佛腳”的觀點;根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說法,逆向提出“有了調查,就一定有發言權嗎?”“就算是有了調查,也未必有發言權!”的觀點。
小試牛刀:“君子空口不動手”“有意栽花花不發”“有志者事竟成”“條條大路通羅馬”“往事如煙”“左右逢源”。(請用“反彈琵琶”思維進行思考)
“反彈琵琶”思維是“否定思維”的一種
3.“角色互換”式思維訓練。
運用:面對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調整我們的關注焦點或思考對象,進行角色互換,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其他可能存在的方式。
舉例:一位大爺到菜市場買菜,挑了3個西紅柿到秤盤,攤主秤了下:“一斤半,3塊7。”大爺:“做湯不用那麼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紅柿。攤主:“一斤二兩,3塊。”正當身邊人想提醒大爺注意秤時,大爺從容的掏出了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西紅柿,潇灑地走開了。換種換位,獨辟蹊徑,你會發現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方法。
小試牛刀:孩子不願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家長該怎麼辦?(請用“角色互換”思維進行思考)
“角色互換”是“求異思維”的一種
結束語:進行“逆向思維”訓練,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還需要兩個重要的前提:
一個是需要收集觀點,讓自己的大腦中想出“金點子”之前有足夠的觀點進行掂量和對比;
一個是盡可能地養成提問的習慣,讓自己的大腦随時處于一種“思考”的狀态。隻有大腦積極運作,才有可能産生“逆向思維”。
但需要謹記的是:不要為了訓練“逆向思維”而走火入魔,放棄“常規思維”!“逆向思維”是我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妙招,而“常規思維”則是我們維持正常生活的法則。
“逆向思維”有兩個前提:收集觀點和養成思考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認知天性》,[美]彼得·C·布朗,[美]亨利·L·羅迪格三世,[美]馬克·A·麥克丹尼爾
2.《批判性思維工具》,[美]理查德·保羅, 琳達·埃爾德
(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或看法,歡迎留言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