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有機場,有鐵路,缺的隻是一個港口,原以為武湖沙口港建成以後,大黃陂的交通就完滿團圓了,但最新的武漢港規劃顯示,在9個主要港區中,沿江的黃陂卻沒有被納入。
這9個港區,分别為江夏港區、經開港區、主城港區、青山港區、陽邏港區、林四房港區、白浒山港區、蔡甸港區和東西湖港區,各港區包括的港口和作業區如下:
經開港區主要包括水洪口、鄧南、大咀、紗帽、沌口作業區。
江夏港區主要包括雙窯、金水、金江、金口、橫堤作業區。
青山港區主要包括武石化、武鋼作業區。
白浒山港區主要包括化工新城、花山、白浒山、左嶺作業區。
陽邏港區規劃自上而下形成集裝箱泊位區、臨港工業區、集裝箱泊位區。
林四房港區主要包括龍口作業區和四房灣作業區。
東西湖港區主要包括劉家台、青鋒、舵落口等作業區。
蔡甸港區主要包括龍家台作業區。
主城港區主要以三環線以内區域以客運港點、支持系統碼頭為主。
按此劃分,就算沙口的武湖港建成,也隻能算是陽邏港區的一部分吧(按照武漢新港規劃,未來在武湖沙口将建設一個和現在陽邏港差不多大小的港口,當然陽邏港會繼續升級)
黃陂,是如何喪失水運優勢的?
在解放之前,黃陂的水運是相當發達的,順着府河可以抵達孝感和漢口龍王廟,沿着滠水能到大悟縣和漢口集家嘴,即使是今天已經幹涸成小水溝的界河,當年也是北部人民進出漢口的最便捷交通方式(沿界河南下,抵達天河鎮的童家湖後轉府河進入漢口)。
當年的武湖和長江相連(黃陂六指和新洲倉埠可以坐船到漢口),後湖和府河相連,昔日的黃陂南部其實和意大利的威尼斯很像,坐船比坐車更為方便。
沒有水運功能的滠水河,每年汛期才有這麼多水
今天,黃陂的水運不能說沒有,但在國民經濟和在交通方式裡所占比率已經微不足道了。
原因或許有兩個,一是建國後各種水利樞紐的修建,導緻黃陂的三大河,府河、界河和滠水河流量銳減,雖然下遊不再受洪水的困擾,但同時也讓這三條河流喪失了水運功能,第二則是黃陂沿江地帶被武漢市劃走(谌家矶地區等),如今的黃陂隻剩下武湖臨江,但可惜的是,天興洲将長江一分為二,此處長江的主航道位于天興洲和青山區之間,武湖面對的河道基本沒有輪船通過。
曾經,武湖差點和天興洲連在一起
解放初期,曾有專家建議将天興洲和武湖谌家矶之間的河道填平(此處的河道很淺,已經喪失了通航的功能),好處有二,一是讓江北地區和江南地區離得更近,第二能給武漢市增加更多的土地(當時在長江上修橋還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河道填平以後,青山到漢口就非常近了)。
如果當時真的這麼幹了,現在武漢的格局肯定會有很大不同,武湖谌家矶和天興洲連成了一片,想想都覺得激動,著名的三環内大農村,洪山區天興洲鄉肯定高樓林立,武湖和谌家矶也應該很早就已經開發,長江新區早30年就已經建成了。
現在填平河道肯定是不可能了,環保和防汛都通不過。
黃陂,或許不再沿江
各位切莫小看了港口的作用,相對于飛機鐵路和公路,水運的成本最低,适合于大批量物品的運輸(比如汽車糧食等),武漢經開為啥放在沌口,武漢通用為啥放在江夏金口,有港口就是其最大優勢之一。
有網友說,黃陂可以疏浚此處的河道,挖深點就可以通航了,自然就可以在谌家矶和五通口建港口,想法很好,但因為天興洲和青山之間的航道并不擁擠,花幾十億挖個新的河道出來沒啥意義
看來,沙口的武湖港将是黃陂唯一的一個長江港口了(沙口處能修港口,是因為天興洲沒有延伸到沙口附近的江面),但未來也會離開黃陂,成為長江新區的一部分。
這樣一看,未來的黃陂将不再沿江了嗎?想到這點,小編不禁大吃一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