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從文到劇,總是能聽到某人要過60大壽了。
即使在不久前,法定退休的年紀還定格在了60歲。
60歲又稱花甲之年,
出自唐.趙牧的《對酒》:“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60年是一甲子,也是一輪回。
這些,都要從幹支紀年法開始說起。
幹支紀年法,又稱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十進制計數,古人掰着手指數數,将其用作計算日子的方法,即,一天幹代表一日,十天幹代表十日。
手指不夠數了怎麼辦呢,于是,十天稱為一旬,一月分成了上中下三旬。
而地支是用來記月的,十二地支分别對應十二月。
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為了更加精确的描述時間,更加有效的記錄時日,于是将其合并,引入了天幹地支紀年法,它是這樣的。
一天幹對應一地支,十天幹對應十地支,而多出來的兩個地支,用最前面的天幹補齊,以此類推。
其實用數學的方法排列組合,很容易就算出來,可是人們還是習慣将事務具象化,于是便有了以下這個圖。
很自然的,可以看到始于“甲子”,終于“癸亥”的一個60格的圓圈,而60年也成為時間的一個輪回。
我們常說的,甲午戰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出自這裡,古人以此替代公元計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曆史度過了很多個甲午年,很多個戊戌年,很多個辛亥年,因為它們是60年一輪回。
比如,甲午年,代表的是1894年、1954年、2014年、2074、2134年。
而明年,2020,是庚子年。
《述異記》中有個《爛柯人》的故事。
晉代有個王質到爛柯山中砍柴,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饑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
《爛柯人》
于是便有了“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典故,但其實,古人最長計算日子的時間是60年,所以,也經常會聽到,“山中一日,世上一甲子”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