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習數學的十個規則
學習數學的十個規則
更新时间:2025-02-20 15:56:02

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曆:

從小到大如果我們遇到有些老師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會說:

現在你們不需要明白這個,初中老師會講的;上了初中,老師要嘛說高中老師會講,或者就說小學老師就已經學過的,不要浪費時間;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高中,甚至大學。

學習數學的十個規則(數學知識中的潛規則)1

今天我就來說一說小學到大學都不曾有老師講清楚的一個小問題,或許是他們真的覺得簡單了,不屑講而已。

學習數學的十個規則(數學知識中的潛規則)2

數學知識中也存在潛規則。比如老師講不清楚為什麼,就說這是數學上的規定,不需要知道為什麼,記住就行。

在上三年級數學的時候,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句話就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換句話說就是0不能做除數。

我們讀書的時候,由于老師太嚴厲,不敢問,老師也沒有講為什麼,現在同樣面臨這個問題,機智的我也耍了個手段欺騙了學生,書上說的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這個是以前的數學家搞出來,我們知道就行。

正當為自己的機智暗自高心的時候,有學生鬧事了,老師怕不是你都不知道為什麼哦?

好在平時被學生打擊慣了,接着完成課堂任務,這個問題就抛到九霄雲外了。

後來因為發生某些不愉快的事情,被安排六年級的數學,那個班基礎差重新講分數,講到分數同樣也有0不能做分母的問題,但是這個班學生不像我的班級,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

0不能做除數,也不能做分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本人知識水平有限,隻能從小學的知識進行分析。

學習數學的十個規則(數學知識中的潛規則)3

首先我們從一年級的思維方式來看一下,連減多少次能減完,最初的平均分的雛形就是這個。例如,6➗2=3可以看作是2個2個減,減幾次減完。這裡的商是3,而減的過程中減去了3次。按這種思考方式,如果除數是0,每次就去0個,那麼一輩子都減不完,說明這個算法沒有意義。

下面來到了二年級了,學習了平均分,除法就是把一個東西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的運算。

還是剛才的例子,6➗2=3可以看作是把6平均分成2份,一份有3。那麼除數是份數,如果是分成0份,這個份數不存在,這個活動根本就沒有進行,沒有意義。

同樣還是平均分這裡的思考,除法也可以是把一個東西按幾個進行平均分,看能分出來多少份。

6➗2=3可以看作是把6按照2個2個的分,能分成3份。那麼除數就是份量,如果是0,0個0個的分,分了個寂寞啊。這個活動同樣也就不存在了,分到山崩地裂都是6個。

上面這些是我根據教學經驗思考的幾個理由不知道是否正确,希望大家給予評價。

下面從知識本身進行分析一波,不要笑話我哈。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這樣我們假設0可以做除數,A表示被除數,B表示A÷0的商,

也就是 A÷0=B

那麼乘除互逆,可以得到 A=0×B

由于0乘以任何數都等于0,可以得到A=0,進而可以得到0=0×B,也就是說這裡的B可以無限取值。那麼這個除法算式的結果就不确定,這個就是真正的規定不允許存在的。用數學推理就是:

如果A1÷B1=C1,A2÷B2=C2

并且A1=A2,B1=B2

那麼C1=C2

這個推理的前提就是運算結果的存在性和确定性,那麼0不能做除數的這個規定最終的意義可能就是為了确保運算結果的唯一性和确定性。

這一波推理我覺得還是很棒的,如果覺得有一點點說得對,給個點贊,留言支持一下,關注一波,下一期可能會更有趣。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祝福高考成功的簡短寄語
祝福高考成功的簡短寄語
祝福高考成功的簡短寄語?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定能夠鯉魚跳龍門,門門考高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祝福高考成功的簡短寄語?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祝福高考成功的簡短寄語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定能夠鯉魚跳龍門,門門考高分。惜時如金...
2025-02-20
大學生自己建設工作室
大學生自己建設工作室
大學生自己建設工作室?“東哥,我想借《傳播的偏向》來看看,您那裡有嗎?”“有的,我帶你去家裡拿”江西理工大學廣告學專業的教師王東升家裡經常會有學生前來借書,這裡的書種類齊全,而且都是免費不限時借給學生閱讀,學生都親切地稱呼王東升老師為“東哥...
2025-02-20
高中常用文言文18個虛詞
高中常用文言文18個虛詞
12、因(一)介詞。1.依照,根據。①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譯文:無不是就着材料原來的形狀模拟各種事物的形象。②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譯文:所以凡是要做事就一定要遵循法令制度來行動,改革制度的人要根據時勢而變通!③善戰者...
2025-02-20
公務員考試怎麼報名
公務員考試怎麼報名
公務員考試怎麼報名?首先,在報名之前,去所在省份人事網上下載今年國考或省考的職位表,從中選擇符合自己專業及學曆的職位,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公務員考試怎麼報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公務員考試怎麼報名首先,在報名之前,去所在省...
2025-02-20
中專畢業如何考大專
中專畢業如何考大專
中專畢業如何考大專?中專畢業考大專可以通過自考或成考,自考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簡稱,不限制考生的年齡和學曆等,報考成考大專需要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自考和成考的畢業文憑都屬于國家承認的學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專畢業如何考大專?以下内容...
2025-02-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