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很多市民出遊,出遊免不了乘坐交通工具,暈車人士對此“很受傷”。記者請教了南京江北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讓你假期出行不暈車。
“防暈車神器”五花八門,
卻總找不到一款長效的防暈車好物?
從輕微頭暈到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暈車帶來的痛苦,旁人也許無法體會。記者也在購物平台發現,暈車糖、暈車貼、暈車眼鏡等各種“防暈車神器”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表示花了“冤枉錢”。
網絡截圖
“中秋節開車帶老爸回了趟老家,160多公裡,之前在朋友的推薦下花了59元給爸爸買了防暈車眼鏡,去程的時候帶着有效果,但回來的路上基本沒啥用了。”市民高女士告訴記者,父親已經70多歲了,因為暈車的問題,她給父親試過很多方法,比如吃生姜絲、聞清涼油等等,但沒有什麼是可以長期見效的。“平時他在車上,我就會慢點開、少踩刹車,開車窗通風,這樣能稍微舒服點。”
31歲的裔小姐也深受暈車的困擾,每次長途出行,她總會背上一堆零食,其中話梅、暈車糖是必備。前段時間,她還根據很多網友的測評推薦買了一款暈車快貼,但遺憾的是并沒有在她身上奏效。她很無奈地表示,自己不僅暈車,有時候還暈高鐵。她回憶,有一次坐高鐵頭暈得厲害,乘務員還用面紙給她包了一些姜絲,說可以減輕惡心嘔吐的症狀,但那時她難受得啥也不想吃,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醫生解釋,暈車是身體的一種反應,醫學手段無法根治
人的耳朵不僅僅可以聽聲音,在内耳中還藏有一個控制人體平衡的前庭感受器,氣味、運動等因素都會作用于前庭。如果一個人出現暈車、暈船等情況,主要就是因為視覺、耳前庭和人體自身的感受器官傳遞給大腦的信息不同步、不一緻,從而導緻暈車的發生。
南京江北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倪榮生解釋,我們常會讓暈車的人坐在汽車前排,就是因為視野開闊的位置可以讓人更快地預判汽車行駛動向,視覺和前庭系統的感知更趨向一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暈車的症狀。
“暈車其實是身體的一種反應,無法通過醫學手段來徹底根治。”倪榮生主任表示,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暈車程度都不一定相同,那些流傳民間的防暈車方法也不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在臨床上,我們常規推薦的方法就用暈車藥,推薦在出行前口服苯海拉明或鹽酸地芬尼多片等,還有就是離開使人産生眩暈的環境,來減輕患者的症狀。”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自行在藥房購買暈車藥品,使用前一定要注意用量和禁忌症,特殊人群禁止使用。
長途出行,建議提前做好這些準備
除了身體本身的原因之外,睡眠差、過度勞累、氣味不适等,也都是導緻暈車的不利因素,所以,在開啟一段旅途之前,做好以下這些事,也可以減少暈車的可能。
1、保證睡眠。出發前一晚不要熬夜,保證好充足的睡眠,好的精神狀态是一切的根本。
2、控制飲食。上車之前不宜吃得太飽,車内晃動可能會導緻胃部消化不适。也不能餓着肚子出行,因為空腹時血糖降低,容易導緻暈車症狀加劇。
3、 打掃車内衛生。如果是自駕出行,可以提前清理一下車子的内部環境,保持清潔幹淨無異味,因為對于氣味敏感的人來說,混雜的氣味加上密閉的空間本身就容易引發惡心等症狀。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記者許倩倩)
【編輯:符櫻】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