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是一部非常熱門的清裝宮鬥劇,雖然其播出已經有很多年了,但許多觀衆至今仍津津樂道劇中的人物。在《甄嬛傳》中,有一個大反派曾讓無數觀衆恨得咬牙切齒,她就是深受雍正皇帝寵愛的華妃年世蘭。
華妃是雍正朝重臣年羹堯的妹妹。她心胸狹隘,又恃寵而驕,在後宮中作威作福,連皇後都不放在眼裡。雍正皇帝為了安撫年羹堯,所以對華妃特别寵愛,甚至冊封他為貴妃。華妃卻并不因此滿足,反而在後宮更加張揚跋扈。後來年羹堯失勢,華妃也跟着遭殃。她被打入冷宮,最後撞牆而死。用一個成語來形容華妃的一生那就是:惡有惡報。不過,上面說的都是《甄嬛傳》中的華妃,并非真實曆史上的華妃。那麼真實曆史上的華妃是怎樣一個人?她的最終結局又如何呢?
《甄嬛傳》中的華妃人物原型是雍正皇帝潛邸(尚未登基之前)時期的側福晉年氏。然而,讓大部分觀衆都難以想象的是,曆史上真實的“華妃”和電視劇中的華妃判若兩人。
年氏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父親是湖廣巡撫年遐齡,她的大哥是内務府總管年希堯,而她的二哥則是大名鼎鼎的撫遠大将軍年羹堯。雖然年氏出身顯赫,但她性情溫柔賢淑,待人寬厚和平,完全沒有那些貴族大小姐身上的壞毛病。正因如此,康熙皇帝才會将這位品行俱佳的年家千金賜婚給自己的皇四子、時任雍親王的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雍親王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元年(1723年),年氏被冊封為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後烏拉那拉氏(原雍正潛邸時期的大福晉)。在《甄嬛傳》中,華妃被冊封為貴妃是因為年羹堯平定西北有功。可真實曆史上,年羹堯平定西北發生在1724年,而年氏冊封貴妃是在1723年。因此兩者并沒什麼相關。
曆史上的雍正皇帝是個著名的“工作狂”,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因此,這樣勤勉的一位帝王怎麼可能像電視劇中那樣,整天操心後宮妃嫔們的那些破事呢?
然而,雍正皇帝雖不好色,但他對年貴妃卻是例外。從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年氏生下皇四女開始,至雍正三年(1725年)皇貴妃去世。在長達十一年的時間裡,年氏包攬了雍正皇帝這一期間的所有子嗣。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年氏當時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了。但在《甄嬛傳》中,雍正為了不與華妃生下皇子,竟故意賜給她一種叫“歡宜香”的香料,令她無法生育。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年貴妃病重。雍正皇帝對她的病情“深為轸念”。為了給年貴妃沖喜,雍正下令晉封她為皇貴妃。在晉封上谕中這樣寫道:“貴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圳克盡敬慎,在皇後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竭盡心力盡禮,實能贊襄内政。”短短的幾句話充滿了溢美之辭,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皇貴妃年氏在雍正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不過,雍正皇帝終究無法從死神手中挽留住皇貴妃年氏。二十三日,年氏病逝。雍正皇帝破天荒的辍朝五日,為皇貴妃舉行喪禮,這在雍正朝是極為罕見的事情。很多史料上都将雍正形容成是一個冷酷無情的鐵血帝王,但從皇貴妃年氏離世這件事情上看,鐵漢亦有柔情。
《甄嬛傳》中的華妃最後因哥哥年羹堯失勢而跟着受到處罰。而在真實曆史上,當時雍正雖然準備對年羹堯下手,但考慮到年氏的情況,所以暫緩了處罰。直到年氏喪禮結束後,皇帝的雷霆之怒才降臨到年羹堯頭上。
雍正皇帝去世後,皇貴妃年氏的梓宮同雍正帝、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一道被葬入泰陵地宮。“生同衾,死同穴”可見雍正對皇貴妃感情之深,并沒有受到年羹堯事件的影響。
雖然《甄嬛傳》确實是部優秀的作品,但為了迎合劇情需要,胡亂扭曲曆史,颠倒黑白的做法,實在是讓人無力吐槽。曆史上秉性柔嘉的年貴妃被捏造成為心腸歹毒的華妃,既對年貴妃不公平,也對雍正皇帝不公平。
參考文獻:《清世宗實錄》、《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