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攝影報道
為了讓學生們更多地參與到勞動中,從勞動中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啟迪,重慶南渝中學特地開辟了800多平方米的坡地,供學生們耕種。
記者注意到,這塊位于南渝中學籃球場旁的坡地,被學校的工作人員用磚頭切分成大小相同的地塊,每個地塊在20多平方米左右,并分配到各個班級,各個班級根據學生和老師的綜合意見,決定坡地上種植的植物種類。
據了解,目前重慶南渝中學初一年級15個班和初二年級11個班都已經在各自的地塊上着手種植不同的植物,下半年新初一年級加入後,坡地還将拓寬,屆時,總面積将超過1000平方米。
南渝中學籃球場旁開墾的坡地
自己設計自己畫圖
他們的土地變成了最美的小花園
12日,記者前往南渝中學打探,發現位于南渝中學籃球場旁的這片坡地是一塊起伏的坡地。
順着坡地向上走,在衆多的地塊中有塊地顯得特别的突出和亮眼,這塊地是初二(1)班的,院子的一角種了一棵三角梅,在初夏的時節,整株三角梅怒放着玫紅色的花朵。
院子的周圍,種植的是栀子花、長壽花、繡球等當季花卉,地塊的另一個角落,用兩扇鐵栅欄豎起一道擋牆,正處于花期的薔薇沿着這兩扇擋牆努力地向上爬着,看上去生機盎然。
花園裡種植的花卉
院子裡還有不少各式各樣的花,這些花凸顯出來的生命力就連老師都啧啧稱贊,學校的生物老師周渝感慨:“春天真是播種的好季節啊,開學時,這裡還沒有開墾出來,現在才十多天的功夫,就變了個樣。”
中午時分,初二(1)班的莫茜雅同學吃完飯來到這片地裡,偶爾蹲下拔一棵草,她的内心都很激動,她告訴記者,這塊地是她和班上的同學們通過畫圖規劃好後才到地裡種植的。
在這張草圖上記者看到,他們将土地的實際情況照搬到圖紙上,邊角地種什麼花,三角梅放在什麼位置,哪些地方種植灌木月季,哪些地方種植天竺葵都顯現的一清二楚,莫茜雅同學說:“考慮到後期的維護,我們還在地裡設置了步道,這樣,就算參觀小花園,也不用擔心腳踩到幼嫩的秧苗了。”
學生努力将地裡的石頭搬走
第一步是對土地深耕細作
老師和學生配合得相當默契
中午時分,要數初二(10)班的地裡最熱鬧。
10來個學生分散在兩塊地裡,一位年輕人兩腳分别站在兩條溝裡,用鋤頭挖着地,原本普普通通的坡地,經過他這一挖,逐漸地就形成了壟地和排水溝。
用鋤頭挖地的年輕人叫周華,是初二(10)班的數學老師,周老師告訴記者,自己老家在農村,初中那會兒,父親在外務工,自己放學回家作業完成後,便會下地幫母親幹活,後來上了高中,母親擔心影響自己學習,才把幹農活的權利給他“沒收”了,但這一路走來,他始終沒能忘記當年在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父母親留下了汗水,才換來了我們讀書的幸福生活。”
初二(10)班分到兩塊地後,周老師告訴他的學生第一步是要對土地深耕細作,“你看,這些土地是斜坡,如果不做好前期的處理,一旦遇上暴雨,就會把種好的植物全部沖走,所以我們要把地這樣以‘壟’的方式挖起來,每個‘壟’之間間隔80厘米,形成天然排水溝。”他的耕種理念也得到了班上同學的支持和配合,周老師在一旁挖地,同學們就用小鏟子刨坑種植物,配合得相當默契。
學生們在地裡勞作
“報恩蔬果園”為學生“掃盲”
再也不擔心他們五谷不分了
初一(15)班的小花園在整個坡地上也非常顯眼,10來天的時間,不但小有規模,還被學生們用栅欄給圍攏了起來。
記者看到,園子裡種植了繡球、檸檬、石榴、金絲皇菊、辣椒等植物,盡管花園不大,但規劃得非常有序,看上去很養眼。
初一(15)班班主任徐華兵在如何規劃這塊小花園的初期,也有頭疼過,班上的孩子出生在城裡,沒有種過地,更分不清楚各種秧苗長啥樣,到底種什麼呢?
最終經過學生、老師和家委會家長的共同商議,他們決定把這塊菜地種成一塊立體的“報恩蔬果園”。
檸檬、金絲皇菊等成最佳植物,記者注意到已經挂果的檸檬短短幾天就适應了這片新的生長土地,金絲皇菊也已經服土,開始吐露新芽。
“一旁的繡球花,學生們打算摘下來送給班上的老師,放在辦公室裡,有花的生活肯定會很惬意。”家委會家長亮媽說,包括即将播種的絲瓜和黃瓜,學生們也計劃好順着栅欄攀爬,“這個栅欄既能起到裝飾作用,又能結瓜果,效果一舉多得。”
不過,最讓徐老師感覺欣慰的是,這麼短短10來天的時間,學生通過參與勞動和種子的選購,能夠認識辣椒、番茄、茄子、紅薯等秧苗,“我再也不擔心他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了,經過這一輪的勞作,他們已經知道春天應該種什麼,何時才能有收獲了。”徐老師說這話時,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學生們給植物澆水
學生們給花園除草
他們這片地種中藥
了解藥食同源的道理
記者繼續打探,意外發現初一(6)班的土地裡種植的是中藥。經過前期的翻地、除草,12日下午,這片屬于初一(6)班的地裡迎來了它們的主人——一堆中藥植物,包括白芷、栀子、白芨和芍藥。
初一(6)班班主任李英傑老師告訴記者,種植這些植物的初衷,是讓學生們在勞動中了解傳統文化,明白藥食同源的道理,“這些中藥既能治病、調理身體,也能成為食物,變成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将這些植物根據規劃種在小院子裡,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帶着學生們來這裡來上生物課,甚至可以穿越曆史感受當年“神農嘗百草”的不易。
這塊地種植的中藥植物
新聞多一點>>>
勞動是為了讓學生未來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倉禀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對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們來說,讀懂這句話容易,而深知其義卻不不容易。南渝中學初二年級主任、學生處副主任胡小波老師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學校就計劃,将這塊坡地開發出來,讓孩子們耕種。
“今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更是把勞動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内容,要求深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胡老師說,這一《意見》的出台,與學校之前的想法可謂不謀而合,《意見》要求中小學每周勞動教育課不少于1節課,而事實上有了這塊小花園,可謂牽動着整個學校26個班學生的心。
為了讓孩子們“專業地”種地,學校還請來綠化師傅李海給學生的種植提供相對專業的意見,對于這群沒有拿過鋤頭的孩子,李海師傅打了“90分”,他認為,做得很認真也很仔細。
南渝中學副校長唐曉玲告訴記者,勞動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卻又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今年寒假期間,學校通過雲端曬廚藝、家庭收納比賽,讓孩子們學會勞動,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喚醒他們的生命力。
唐曉玲說,通過勞動,學生能夠體驗勞動的艱辛,養成勞動的習慣,享受勞動的果實,學生們通過勞動的互助,還能增強集體觀念和互助意識,為今後融入社會奠定必要的合作基礎。
對于農場的未來,學校也有自己的展望。
“我們不僅希望有一個美好的開始,也要有美好的結尾,甚至是周而複始的循環。”唐曉玲告訴記者,待到本學期結束前,學校會針對開心農場的收成舉辦一次“豐收大會”,會上,把收獲的食物通過學生在寒假期間學到的廚藝進行烹饪,“把勞動的能力變成未來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我們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