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陛下”、“殿下”、“閣下”等稱呼并不陌生,這些都是尊稱。但既然是尊稱,古人都是以“上”為尊,為什麼要叫“下”呢?看了下面的介紹就會明白了。
陛下
“陛”的本義是“帝王宮殿的台階”。
“陛下”的本義是“站在台階下的侍者”。
古時皇帝至高無上,衛士就在台階下兩側進行戒備。臣子不能同皇帝直接交談,必須先呼喚台下的侍者讓他轉告。
所以“陛下”叫的不是皇帝,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轉告皇帝,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
但是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後來臣子也可以直接與皇帝說話,但是禮節不能省。在與皇帝說話前叫一聲“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就演變成臣子對皇帝的尊稱。
殿下“殿下”一般是對皇太後、皇後、太子、諸王的尊稱。
他們生活在宮殿之中,“殿下”原來指宮殿下的侍從,後來演變成對他們的尊稱。
閣下
“閣下”原來是古代對高級官員的尊稱,因為古代高級官員的官署往往稱閣。後來成為對人的尊稱,也常用于書信中。
古時親朋同輩間相互見面不便直呼姓名,常常先讓閣下的侍從轉告,“閣下”是稱呼侍從的。後來逐漸演變為親朋同輩間的尊稱。現在也多用于外交場合。
麾下“麾”的本義是“古代供指揮用的旌旗”。
“麾下”本義就是指在旗下,引申指将帥的部屬。
足下
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朋友相稱,都可以用“足下”。這是一個敬稱,相當于“您”。
在下“在下”在古時用作自稱的謙辭。古時候的坐席,尊長者在上,所以稱自己為“在下”。
古人也常用“區區”作為自稱的謙辭。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