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避雷針是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着被雷擊的危險,将一個系着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筝放飛進雷雨雲中,這個金屬線末端拴着一串銅鑰匙。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将手接近鑰匙,鑰匙上就迸出一串電火花,随即,他的手上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這就是著名的風筝實驗。這次實驗後,富蘭克林認為,如果将一根金屬棒安置在建築物頂部,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接,再将導線引入地下,那麼所有接近建築物的閃電都會被引導至地面,而不會損壞建築物。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稱為避雷針。經過試用,避雷針果然能起到避雷的作用。避雷針的發明是早期電學研究中的第一個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技術成果。
起初,避雷針的發明引起了教會的反對,他們認為,裝在屋頂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對上帝的不敬,是要受到上帝懲罰的。然而,一次雷雨後,教堂着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樓卻平安無事,避雷針才終于被人們廣泛接受。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删除。
,